金融危机对中国煤炭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1金融危机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

中国不仅是煤炭资源大国,也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是稳定和长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需求大幅下降,影响了国际煤炭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煤炭价格下跌,这必然会影响中国的煤炭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煤炭经济的发展。

1.1煤炭供需反转。

1.1.1煤炭需求萎缩。

2008年上半年,中国煤炭行业延续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煤炭价格强劲上涨,企业效益大幅改善,行业景气度攀上高峰。然而,自2008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动荡导致世界经济同步放缓,国内外需求下降,受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量或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迅速减少。从各种煤种来看;首先,火力发电量下降,电煤消耗明显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用电需求减弱,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破产加剧,企业用电量减少,从而影响对电力和煤炭的需求。其次,钢铁产量下降,冶金煤大幅减少。金融危机导致钢价下跌50%左右,钢产量继续出现环比负增长。钢企限产导致上游焦炭企业限产50%以上,从而减少了对炼焦精煤和高炉喷煤的需求。最后,化工行业急转直下,化工煤需求锐减。随着金融危机的快速传导,化工产品市场大幅下滑,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化工产业链因需求锐减而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迅速向上游传导,最终导致原煤需求减少。

1.1.2煤炭产量和库存增加

与煤炭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相比,煤炭产量却持续增加。2008年前9个月,全国原煤产量达到65438±0.987亿t,同比增加2.04亿t,增长65438±0.4%。全国商品煤销量达到654.38+0.8.9亿t,同比增长654.38+0.9亿t,增长654.38+0.4%,表明煤炭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在煤炭需求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增加的煤炭供给能力已经超过煤炭需求,导致我国煤炭库存持续增加。2008年7月份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为6543.8+0.37亿t,7月份以来一直在增加,年底达到6543.8+0.84亿t左右。各个港口的库存迅速增加。以我国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为例。2008年7月,秦皇岛港煤炭库存600多万吨,属于合理水平。但之后库存急剧增加,10月19日达到历史新高941万吨,超过历史最高库存水平879万吨,也超过了这个港口。虽然有冬季用煤高峰的支撑因素,2008年6月+2月秦皇岛煤炭库存有所减少,2008年2月30日库存为585万吨,但仍远高于上年水平。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加速下行,煤炭市场未能呈现往年旺季特征,煤炭需求将继续下降。随着煤炭供应能力的不断增加,全国煤炭将迅速从供应紧张、供需紧平衡转为基本平衡,并开始宽松发展。

1.2煤价大幅下跌。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从2008年7月的历史峰值11跌至每桶147.25美元,但2月跌破每桶40美元。由于煤炭和石油的替代,两种能源价格的联动性不断加强,国际煤价随后弥补下跌是必然的。自2008年7月以来,作为亚洲基准的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从7月初的最高价194.79美元/吨持续下跌至12.22的77.81美元/吨,跌幅达60%,目前仍在70美元/吨附近徘徊。

受国际煤价和国内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中国煤炭市场也经历了大范围、更多的煤价下跌,经历了高位下跌的过山车式行情。动力煤方面,以秦皇岛港大同优混煤和山西优混煤为例,秦皇岛港发热量25.08 MJ/kg以上的大同优混煤收盘价由10月2日的65438+560元/t上涨至7月20日的1080元/“发热量22.99 MJ/kg以上的山西优混煤收盘价由65438。然而,自2008年8月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截至2月29日65438,大同优混煤收盘价降至630元/t,山西优混煤降至580元/t..炼焦煤方面,炼焦煤价格继续下跌,但跌幅有所放缓。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10,古交二号焦煤价格为870元/t,较8月1500元/t的历史高点下跌42%。喷煤方面,2008年6月365438+10月31,阳泉地区喷煤车板含税价格为1350元/t,较8月历史高点下跌18.2%。化工煤方面,2008年6月165438+10月10,阳泉地区无烟煤粗煤1000元/t,较8月历史高位下跌16.7%。动力煤方面,2008年6月365438+10月365438+10月0日的动力煤到厂均价也从年内最高价1050元/t降至547元/t。

1.3煤炭进出口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国际煤炭价格和海运费大幅下降,国内煤炭价格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国际煤炭市场。国内外煤炭价差不断拉大,使中国国内煤炭进出口格局发生变化:煤炭出口量大幅下降,进口量相对稳定。首先,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低廉,会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而采购国际市场煤炭,从而减少对国内煤炭的需求。其次,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跌幅度大、速度快,势必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增加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最后,由于国内外煤炭市场价格的对比,再加上加税对煤炭出口的影响,中国煤炭进口会增加,出口会减少。2008年6月5438+0至6月5438+0,中国煤炭进出口分别下降16%和6%。2008年前10个月,出口煤炭3828万吨,同比下降11.5%;焦炭和半焦出口11.58万吨,同比减少12%。自2008年6月出口699万吨达到最高峰后,中国煤炭出口开始出现大幅下滑。2008年6月+10月,出口煤炭256万吨。7-9月,我国煤炭出口分别为478万吨、337万吨和208万吨。尽管2008年6月份的出口量比9月份有所增加,但仍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269万吨。中国的煤炭进口也呈现萎缩趋势。2008年6月,中国当月进口煤炭349万吨,同比下降6.3%。此外,由于煤炭进出口价格倒挂,进口煤价格低于国产煤,再加上国家对煤炭出口的限制,企业出口煤炭的积极性会进一步降低,进口煤炭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至此,“多进多出,少进少出,进出口平衡”的格局被打破。

2中国煤炭市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2.1限产保价平衡煤炭市场供需。

销售不畅、库存增加、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回款困难,是中国煤炭市场严峻形势的集中体现。煤炭企业要加强自律,根据市场需求限产保价,平衡市场需求,维护煤炭市场交易秩序。例如,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的煤炭行业与煤炭消费行业联手应对市场形势大幅下滑,重点保障煤炭供应和民生需求,开始平衡煤炭总量和限产保价。主要方法有:严格控制现金流管理,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杜绝赊销行为,宁停产不赊销;在困难的情况下,不能竞相压低价格,搞恶性倾销;各省(自治区)成立专项协调领导小组,推动煤炭企业限产保价,协调省内煤炭供求关系,指导省内电厂、钢厂、化工企业使用省内煤炭,稳定省内市场煤炭价格;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省外或国外寻找煤炭资源;鉴于煤炭库存数量较大,需要建立煤炭库存预警机制,合理控制煤炭库存。

2.2兼并重组,规模经营,提高煤炭企业抗风险能力。

我们应该借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中国煤炭工业战略重组、整合、调整的成功经验,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快速发展。在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放缓、煤炭市场需求减弱之际,应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炭企业加快重组整合,通过合理调整、兼并联合、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依托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近期,国家发改委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实施收购、兼并和区域重组,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鼓励煤电煤钢煤焦化工一体化经营,继续限制煤炭等资源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2.3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富煤、缺气、缺油,决定了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作为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煤矿核定产能组织生产,保持煤矿正常的采区衔接和开采平衡,提高煤矿的稳定生产能力。大力调整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是煤炭供需市场调整时期煤炭企业的最佳选择;要加强市场监测和预测,科学组织生产,防止产品过剩和库存积压,禁止违法建设和“批小建”,控制产能盲目增长;要抓住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有利时机,节能减排,淘汰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要寻求煤炭工业发展的新路子,优胜劣汰,加快煤炭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建设以先进装备、技术和工艺为保障的高安全性、高回收率、高效率、高环保性的大型现代化矿井,降低稀缺矿种的对外依存度,加快黑煤产业向“绿色开采”转变,提高煤炭优势国际话语权。

2.4不断完善煤炭价格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煤炭产品实行低价政策,2007年中国煤炭工业逐步走向市场化。目前仍然是“动力煤市场价格和动力煤合同价格异步并存”的双轨制。CPI下行和大宗能源资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为进一步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理顺煤电比价关系、改善发电行业经营状况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与中国较高的开采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相比,煤炭价格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价格调整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扭曲,使煤炭价格回归理性。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中心,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国家应尽快取消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推进价格改革,让相对价格发挥更大作用;煤炭企业应理性面对煤炭价格的涨跌,理顺体制,更新观念,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适当提高煤炭销售价格,如推进电价改革,尽快实行竞价上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