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兵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1淝水之战,保卫东晋,
2南宋开国的基础,刘裕凭借在北府兵的威望和军事成就登上皇位。宋朝建立时的主要人物,尤其是武将,都出自北府兵,如后来称之为“万里长城”的谭道济。
以下是信息
东晋孝武初年谢玄训练的一支精锐部队。太原二年(377),由于前秦实力强大,朝廷上书文武将领征讨北方。当时谢安当权,大哥谢玄带头。朝廷拜宣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督江北军务,镇广陵。徐(治京口)、燕(治广陵)原是北方侨民的聚居地。“人多力壮猛”,战斗经验丰富。桓温曾说:“京口酒可以喝,簸箕可以用,兵士可以使。”谢玄号召壮胆,徐、燕等地民众纷纷入伍。刘鹏程老志、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乐安高恒、东平刘贵、西河罗天、金陵孙武忠都是勇敢的候选人。谢玄和刘牢之一起参军,经常率领精锐部队打头阵,百战百胜,令敌人神勇。太原四年,谢玄取京口镇徐州刺史。东晋称京口为“北府兵”,所以这支军队叫北府兵。这支军队建立不久,就屡立战功,对抗前秦。太原三年八月,秦国大将彭超攻打彭城(今江苏徐州)。次年二月,谢玄率领高峰、何谦解除程鹏之围。后来彭万难,毛党率六万南下,在三阿(今江苏高邮西)包围了金幽州刺史,引起朝廷大地震。五月,谢玄率领何谦、等人解决了罗天之围。6月,秦军再次被连续击败,彭超和昆南逃北逃。八年,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谢玄和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此后,北府兵乘势北伐,收复河南、山东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刘牢之率领的先头部队曾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
十二年,朝廷征谢玄为会稽(今浙江绍兴)刺史,朱序为清兖州刺史,取代甄嬛广陵。谢玄失去了北府兵的领导权。此后,谯易、王恭等先后担任清、兖州刺史,统领北府兵。397年,安帝隆安元年,王恭从京口起兵抗晋。从此,北府兵成为东晋统治集团内部战火的工具。次年,王恭第二次出兵讨伐金。司马刘牢之向朝廷投降,并叛变击败王恭。朝廷封为兖州、青岛、河北、攸攸、滨河、徐、扬州金陵知府。刘带领北府兵到了京口,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年,孙恩起义在三五地区爆发。朝廷派大将魏、徐州刺史(谢)和前去镇压。不久,谢衍战败被杀,以刘牢之为首的北府兵成为镇压这次起义的主力(见孙恩、鲁迅起义)。东晋政府设置北府兵保卫首都,充实长江下游的军事力量,以改变荆、杨的局面。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朝廷以宗室司马原宪为骠骑将军兼征讨统帅,以刘牢之为前锋,率领北府兵征讨荆州军阀桓玄。三月,刘牢之向桓玄投降。不久,桓玄夺了兵权,逼他自杀。北府兵被桓玄吞并。三年二月,刘牢之武帝参军,联络刘一、何无忌(监军侄儿)分别在京口、广陵调兵杀桓玄。刘裕等人本是北府兵将领,但从此他们的军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北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