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题

1。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

2。(1)内容: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独揽大权,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一级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各郡设卫(相当于总督)、都督(相当于边区司令)、监(相当于督军)。郡下有郡,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2)、统一计量,统一货币和文字,所谓“一个秤,同一轨道上的汽车,同一文字上的书籍”。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分化的趋势,此后一直以篆书为标准。度量衡单位也标准化了,车轴长度也统一了。全国有1.2万户有名望的家庭,都迁到了国家首都附近,防止地方势力死灰复燃。除了秦军使用的武器,所有其他的都被没收和销毁,12巨大的铜像被铸造并放置在宫殿前。

(3)统一法律。据《史记》、《汉书》记载,秦律中的死刑分为屠戮、斩首、劈杀、活埋、凿杀、棍棒、斩首,实行坐在一起、宗族处决的方法来镇压百姓。

(4)“焚书”“焚书坑儒”,除了药种的书,所有的书都被焚烧,引起儒生不满。212年,秦始皇活埋了460名儒生。.....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家和方士,其中有两个被秦始皇雇来求长生药。他们没有找到药物,而是散布谣言,指责秦始皇脾气暴躁,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命令卫兵在首都挨家挨户搜查。没有找到上述两人,但逮捕了460人。他们要么和这两个人有过接触,要么是以类似的方式在炫耀。最终,400多人被活埋。

⑤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44郡。由于害怕匈奴再次入侵,秦始皇招募农民,将战国时期的秦、燕、赵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在万里附近修筑了一道防线,史称“万里长城”。

(2)影响:

(1)、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历史发展,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2)、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造就了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繁荣,巩固了民族团结,调整了政治措施,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④、建立了封建专制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焚书坑儒,破坏文化。

6、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消耗人民资源;法律的残酷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和秦朝的灭亡。总体评价: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成就斐然。但秦始皇苛捐杂税,强迫农民按收成的三分之二纳税,还要承担繁重的长途服务。招募了200多万人来修复阿房宫、陵墓和修建长城。秦始皇的暴政埋下了他灭亡的恶果。

3.商鞅变法

4.改革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只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