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阜新概况
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674.0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辖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两县五区。此外,还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总人口654.38+0.93万,其中市区人口78万。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5万人,占总人口的15.8%,其中蒙古族22万人,占总人口的11%。
阜新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茶海古人类遗址已有7600多年的历史,著名考古学家苏称赞阜新是“玉龙的故乡,文明的开端”。辽代,阜新是契丹族的主要活动地区。近年来,发现了许多辽代契丹贵族的墓葬。宜州古城,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武当大师张三丰的出生地。清代,阜新是藏传佛教的东方传播中心。境内的瑞英寺有国务院供奉的七世活佛,海棠山上还保存着藏传佛教的267尊摩崖造像。
阜新有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现有耕地564万亩,农村人均耕地5.6亩,居全省第一,是全国的4倍。所辖两县都是全国和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全市有林地面积5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阜新有煤、金、铁、石灰石、玛瑙、硅砂、萤石、沸石、膨润土、玄武岩、地热、风力等40多种资源。其中萤石、沸石、硅砂储量居全省第一。阜新是中国玛瑙制品的集散地,玛瑙产销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因此被誉为“中国玛瑙之都”。
阜新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有100年的煤矿开采历史。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国家重点工程中有4个建在阜新,包括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和当时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阜新电厂,使阜新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基地之一。50年来,全市生产煤炭6.5亿吨,发电量6543.8+070亿千瓦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市形成了集煤炭、电力、电子、化工、食品、纺织、建材、机械、轻工、医药为一体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重要产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第一架高空侦察机,都有福新电子产品。
阜新交通环境比较顺畅。位于中国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大正铁路和新义铁路穿境而过,有直达北京、上海、沈阳、大连等地的旅客列车。走高速公路到北京只要5个小时;沈阳桃仙机场和锦州机场为阜新提供了便捷的空中通道。可以通过大连、锦州、营口港走海路,到锦州港只需要40分钟。随着彰武至沈阳、阜新至四平、阜新至朝阳和规划中的彰武至通辽高速公路的开通,阜新至锡林郭勒盟至辛巴铁路的建设将成为辽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连接东北、华北的第二条重要通道。
2001年底,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阜新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致力于将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多元化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道路上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7%,共吸纳就业19.5万人。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654.38+09.55亿元,增长654.38+07.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54.38+07.3%、654.38+07%和654.38+0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43.8+0.99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2亿元,增长161%;直接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分别达到2500万美元和8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6%和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700元和4150元,同比增长14.5%和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