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政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从实力对比来看。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现代社会变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种创新力量能否从旧的统治阶级阵营中分化出来,以及这种力量的强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幕府的影响力已经非常脆弱,处于极度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层武士为核心,推行天皇为旗帜,联合强藩对抗幕府,既有基地又有部队。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于是形成了强大的改革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中国不是这样的。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官僚形成的“四位一体”与现有的经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他们的思想规范。而且这种反动势力是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支持的。因此,很难区分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阵营中对立的创新力量。比如,中国的改革力量只以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为中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没有根据地,没有军事力量,没有财政力量,“与保守党相比,不过千比一的比例极小”(严复语)。所以保守势力一反击,改革派势力瞬间瓦解。
从政策措施的执行上。日本德川时代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归还官籍(1869)、废弃封建郡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到1873)、废除封建俸禄(1876)、中国“百日维新”中的地方税改革(1876)虽然光绪皇帝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
从国际环境来看。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年的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殖民征服的高潮还没有开始。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对象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中国。此外,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改革派本身更注重外交斗争的策略,极力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到了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基本瓜分了世界。中国成为列强在东方争夺的“唯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帝国主义列强从未希望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改革运动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