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得关中者得天下?

古人云:“得关中者得天下。”关中在古代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得名的?为什么刘邦和项羽对管仲的态度完全不同?请听韩老师为我们讲述关于关中的故事。

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通往四川的川陕交通的起点。然而,关中本身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理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首先,我们要说说关中为什么得名。

其实从字面上讲,关中就是这样一个四面关隘的地区。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关中,东面是函谷关,东南是武关,东北是蒲津关,正南有很多关隘,包括子午关和大三关。正北有金锁关,西北有萧关。那么这些关隘都与关中地区的地理情况是同构的。

有人会说为什么关中地区有那么多关隘,跟它的大地理环境有关。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中的绿地被周围的高地形所包围。首先,这个高地势的南面是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北侧是渭北高原,所以这些黄土高原形成的丘陵山区成为整个关中地区以北的地理屏障。它的东面是黄河。这一切由山川形成的地理形势,就是冷兵器时代人们所说的,四面封锁的地区,胜利之地。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其实和地质历史上的地壳运动有关。地理学家认为,关中属于嵌入式盆地,也就是说在地质时期,它的南北两侧有一个地质隆起,然后关中本身有一个地质沉降。在这上升和下沉的两个过程中,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因此,无论是周边的山区,甚至是河流所在的区域,都在重点地带形成了一种“冷兵器”。那么这个四面都是隘口的地形在冷兵器时期是很有价值的。

楚汉之争时,项羽来到了关中所在的咸阳。其中一名谋士韩生告诉他,他必须留在这里。这个地方是一个四面封锁的国家。但项羽以为阿房宫已被焚毁,无处容身。他说,如果你没有带着财富回家,就像穿着好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不被人看见。他决定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乡,离开关中。所以后来韩生很不高兴,说猴子穿上衣服,也是猴子,但毕竟不是人。

那么刘邦和项羽就不一样了。在他取得楚汉之战的胜利之后,谋士们终于给他出主意,把都城放在哪里,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就和洛阳进行了比较。娄敬和张亮都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中这个地方,除了是一个四封锁的国家,一个有山川的地区,一个地理环境上有天然的地理屏障之外。

同时,此地被后人称为“八百里秦川”,东西距离340公里,土地肥沃。古人称之为天府之国。什么是天府之国?也就是说,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有丰富的产品,可以称之为天子的国库。所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这里就是建都的最佳地点。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原产地关中构成十三朝中国古都,与其军事地理和农业生产条件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