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梦寻江南会所

北山路95号,俯瞰绿色石阶,万里和习字湖流光溢彩。走95号长楼梯,左转右转。高高的石墙旁边有一座砖砌的警卫室。门楼院深,正中有一座两层三开间的青砖小楼。与其相邻的绥鲁相比,这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记忆。但“江南文学会馆”落户这两栋别墅,还是说明了这栋房子的历史文化价值。别墅呈方形,一楼有走廊,二楼有阳台,西南角有厅堂。建筑西面还有一个方形的平屋,通过一条走廊与主楼相连。两栋房屋建筑面积约428平方米,均为青砖结构。

该建筑原为著名士绅蒋满凤于1934年建造的私人住宅。蒋满凤与浙江著名人物陈叔同、马寅初私交甚深。据说建这个房子的全过程都是通过陈叔同知道的。抗战爆发后,蒋家先后离开杭州,房屋一直空置。抗战胜利后,这里居住着政府工作人员。建国后,1958并入社会主义改造。

在别墅后面的一个石亭中央,矗立着一根约一米高的柱子。走近了才知道,还有青铜铸造的文学大师巴金老人的右手“手模”。正是用这只纤细的手,巴老“把心交给了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曹禺先生把巴老称为“20世纪的良心”。

屈原位于岳庙旁,风荷对面。爬上楼梯,首先看到的是取自巴金手迹的“江南文学馆”石碑。再往上,绥鲁附近有一座亭子,被省作协命名为巴金亭。展馆里摆放着一个珍贵的巴金手模,是北京现代文学馆制作的,是巴金的女儿李晓林专门送给杭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巴金与西湖的不解之缘。而在西湖边,又出现了以纪念巴金为内容的新人文景观。

巴金一直对西湖情有独钟,每次来都会依此而居。在他的《随想》中,最著名的一篇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文章,是在西湖边完成的1981。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巴金几乎每年春末夏初都要去习字湖疗养一段时间。在1994年的王庄,他还写下了“西湖永远在我心中”的字样,来表达他对西湖的热爱。

在江南文学行会开设的“巴金与西湖”图片展上,人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关于巴金的影像资料,以及巴金在西湖留下的各种印记,包括巴金在西湖写作时留下的原始手稿、巴金赠给浙江作家的书籍等。这些珍贵的史料大多来自巴金研究会和李晓林女士。其实这个展览早在11.25巴老102生日之际就策划好了。可惜老人悄悄离开了。

巴金曾长期住在灵隐附近的作协创作之家,在这个房间里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次展览最特别的是对绥鲁这间屋子的复原,展示了他睡过的床、看过的电视、用过的书桌等生活用品,再现了巴金住在创意屋时的原貌。今天下午,主办方还邀请了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巴金研究者李辉现场进行巴金文学讲座,让杭城读者再次“走近巴金”。2005年6月5438日至10月065438日,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江南杂志社创办的江南文学馆,是集文学交流、普及、培训、旅游景点为一体的文化实体。开幕当天举办了“巴金与西湖”大型图片展,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会馆希望借助西湖景观的吸引力,为国内一流作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建立相对稳定的作家团队,抢占作家作品资源,更好地经营江南。同时,江南以会馆为桥梁,邀请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和全国的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开展青少年文学辅导和文学交流活动,培养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明星。

我们一年多来开展的活动,如海燕小说及电视艺术作品展览(包括海燕小说及电视艺术作品研讨会、海燕浙大讲座,文学影视新生力量);《让我们敲响希望的钟声》出道;江南文学现象研讨会等。,反响很大。如今,会馆已成为杭州北山路的一处文化景观,习字湖畔的又一处文学瑰宝,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会馆逐渐形成了专门研究江南、西湖文学的学术研究中心,成为文学新星的摇篮,其许多文学活动都是面向大众和全体普通市民的。西湖的风韵,江南的诗情,中华民族的神韵,尽在其中。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都已在会馆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