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塔一眨眼的功夫
洛阳永宁寺塔建于北魏晚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建筑作品之一。千百年来声名远扬,被后人铭记和赞美。但永宁寺宝塔不幸短命,只存在了十五年(龟二年至雍熙三年,565,438+09-534),毁于大火,如今早已化为乌有。
首先,北魏文帝在代京(平城)建永宁寺,是当时最高的塔,有七尊佛像,高300余尺。灵皇后在位时,洛阳建最高佛寺,继代京永宁寺名,塔增至九级,超过所有寺塔,代表国家,至高无上。永宁寺是当时耗资最大的工程之一,其修建的社会背景是:资源枯竭的渔翁,国破民瘦,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绝后的永宁寺塔。
根据佛教教义,佛塔没有攀爬的意思。不过永宁寺的塔可以登上。这一招虽然可能不是首创,但在史书记载中是有见的。这是第一次。同时,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南朝也大力提倡佛教,佛塔极为繁荣。但是南朝虽然有很多关于佛塔的诗词,却没有一句是关于爬塔的。日本的佛塔是从百济传入的,属于南朝佛塔,不能登。登塔好像是北朝提倡的,主要是北魏时期。永宁寺塔就是这种创造的代表,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永宁寺塔是前无古人的创造,肯定有自己的弱点,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导致亏损。孝昌二年(526年)“大风发屋拔树,刹宝瓶,随风倒,入地。”我命令工匠去拿一个新瓶子。”《舒威凌录》说:“孝昌二年五月,京师起风波,树被拔起盖屋,平昌门破,永宁寺九橘析,天下大乱。“后人认为刹柱断了,比较合理。建塔十五年,雍熙三年(东魏田萍元年五三四年)毁于雷火:“雍熙三年二月,浮图被火焚。皇帝(东魏孝武帝)登上凌云台观火,派南阳王保举、录史都头孙智救玉林一千。我伤心难过,流着泪走了。火灾初期,火灾发生在平旦,从八年级开始。当时雷雨交加,天昏地暗,民风习以为常。悲伤的声音震撼了北京。有三个和尚死于火灾。三月火灭后,有柱子入地,找到火周年,还有烟。“伟大的建筑化为灰烬。
永宁寺塔是《洛阳伽蓝纪》中描述的...一个九层楼高的漂浮人物,用木头竖起,上升90尺,一刹后上升10尺,上千尺。去京城百里,从远处就已经看到了。当我第一次挖地基到坟墓时,我得到了一个30具尸体的金像。太后认为信法的标志是因为过度建设。刹车上有个花瓶,能装二十五块石头;水瓶座下面有一个金盘,重30(应该是“十三”),所有的转都挂在金铎;有四把铁锁,分别通向浮图的四个角。在锁下面,还有一个金铎,有一个石瓮那么大。有九个浮动的图片水平,都是悬浮在金铎,上下有一百二十个牧师。浮图有四面,正面有三户六窗。每家每户都用红色油漆粉刷。金钉五排,共5400枚,头上有金环。土木工程的贡献,穷形的匠心,精致到不可思议的佛教,绣柱,金店,令人震撼。至于疾风夜,宝多而声,铿锵之声,十余里闻。”
据考古发掘,永宁寺遗址发现于汉魏洛阳老城区,相当于六合门西南一公里。殿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5米,东西长215米,四面有墙,四面有门,与记载相符。殿中央为100米见方的夯土台,第二阶段为50米见方的夯土台;前者好像是塔的回廊范围,形成塔院,后者好像是塔的直接底座,塔基就竖立在上面。中心附近夯土遗存高8米,上面有7个方柱洞,似乎是塔柱下柱的遗存。
永宁寺的塔虽然短暂,但已经深入人心,不可磨灭。永宁寺塔被烧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悲伤的声音震撼了整个城市。"。这个精心制作的杰作凝聚了许多人的财富、血汗,是许多艺术精品的综合;它已经超越了宗教意义的界限,成为人们心中珍藏的东西。所有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有这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