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镇的历史沿革

郯城是一座有3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郯城山,古称景山,后改为北钟山。夏朝末年,商人从黄河以北迁到这里,首领成了唐,他曾在荆山上与东方诸侯结盟。因此,郯城最初被称为镜泊湖,是唐的首都。唐王迁都后,在此建立了诸侯国——筑波国,蒙城之名由此而来。北中老城有三座城墙,称为外城、中城、内城。今天,中城墙仍然高出地面5米多,周长超过4公里。现在内城墙内仍有遗迹。西周和春秋初期还是蒙古。战国时,郯城属楚,楚国在此设孟县。西汉中期,孟县改为山桑县,断断续续持续了900多年。到了唐代,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山桑县为蒙城县,并将县址从郯城迁到今天的蒙城,一直沿用至今。所以,郯城是蒙城的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叫“蒙古”的地方。

从楚汉到唐代,郯城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是该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蒙城古代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早在1 9 9 6年,“北中故城”就被蒙城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O02年9月12日,亳州CPPCC在郯城镇隆重召开大会,肯定了北中古城的研究价值。1989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考古研究所、省市政协、省市文物局、文化部门的专家学者多次到郯城考察,对“北中故城”给予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商代古城遗址,具有发掘和研究价值。我县的鱼池寺遗址,就是原来的中国第一村,“北中古镇”——郯城,应该是中国商代第一城。打造蒙城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蒙城旅游业,郯城将是未来蒙城经济发展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