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五行常被用来解释朝代的更替...2010高考题RT。
五行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光芒,是古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至今仍是中医、武术、气功和一些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用它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可以清楚地看到朝代更替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同时也可以探索一种研究中国历史的新方法。
一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指用木、火、土、金、水的属性来表示和分类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属性,用五行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和推导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论。其实质是将宇宙万物归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认为自然界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基本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所以无论是自然界各种物质的生老病死,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可以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寻找其规律。
1的代和克与五行的关系
根据五行学说,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生、相互抗、反生、反抗等关系。
共同成长,就是相互禀赋,相互鼓励。五行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五行的顺序是:木图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金克木。
相互成长,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没有生命,万物不能生长。没有克,事物就没有约束,无法维持其正常的和谐关系。在政治集团密切合作的历史中,五行之间往往存在共生关系。比如三国时蜀汉和东吴的结合,就是蜀汉水生东吴之树;政治集团之间暴力对抗的五要素往往是一种相互关系。比如北宋末年,两个义军首领宋江和方腊向朝廷投降,帮助朝廷打方腊。宋江的军队起名为宋、吴,方腊的起义军起名为方、吴之土(指四个方向,具有土的性质)。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宋木”和“方土”。
逆代指的是两种相互关联的五行。其中,天生的五行很弱,而天生的五行很强。结果是,天生的五行太相互生成了。他们不是接受辅助,而是克制和约束。比如水是原木,但是水多了会制约木材,就像给小树浇水水多了,结果必然是“水比木多”,小树会被淹死。
反克指的是相互克制关系中的两种五行,其中被克制的五行很强,而被克制的五行很弱,所以被克制的五行不能被限制。水能抗火,但如果火强水弱,它的水就不能抗火,反而会被火蒸发,甚至干涸。
反代、反克是五行的特殊形式,是事物之间失去正常依附或制约的表现。比如楚汉相争,楚五行属木,汉五行属水。原来“汉水”出于“楚木”,这一点可以从刘邦早期帮助项羽破秦国得到印证。但当“汉水”相对较强,“楚木”相对较弱时,水不会生木,反而会抑制。所以刘邦这“汉水”和乌江的水一起,就诞生了“楚墓”项羽。再比如大夏(历史上称为西夏)的五种行为。当它和统治者共存的时候,它的火本来是克金,但是当统治者非常强大的时候,是金科火了,也就是统治者灭了大夏。
2.五行分类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根据其性质和功能都可以归为五行。与本文相关的内容分类如下:
五行
方形位置
季节性节日
特性
颜色
五种本性
代超
木材
东方
春天
是非
绿色的
仁慈
秦颂
火
南方
夏天
商演
红色
仪式
夏金明
土地
中间
四季的结束
干农活
黄色
认为
唐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金色的
西方的
秋天
聪哥
白色
公正
金源
水
北方
冬天
润霞
黑色
智慧
商汉隋唐
表中朝代五行的分类是根据字形、字义和朝代五行学说确定的,即夏朝的五火之法和夏朝的夏之意;商朝五法为水,意为商业流通,具有水的性质。周代五法土,有环绕四面八方之意,土性也。秦五法为木、秦乃河、木之名;汉代水五法,汉为水名,边有水;巢维五幕土,辜唯一词意为山高;金朝五法为火,金为阳光入万物之意;隋朝五法为水,隋朝效法,有效法之意,水之性;唐朝五法为土,唐朝有堤防、道路之意;宋五法为木,是宋乃举中木的意思,部首为木;元朝五法为金,以其为首的元有干元之意;明朝的五法是火,意思是光和照明;清五法为水,意为水净,头为水;中华民国和中国人民* * *和国家五行都是土,因为都突出“中”的导向。
二五星孕育历史。
如果把实现了国家主体相对完整统一的朝代名称按上表转化为五行,不难看出朝代更替往往遵循五行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五行史。
1,夏商周三代开启文明史,之后历代为上古之首。
在五行学说中,“火”是文明的主要礼仪,同时火是壮丽的,无穷无尽的。所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从夏朝开始的,夏朝有五种行为是“火”。夏朝的建立标志着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是中国进入的第一个朝代。
火的五行是水,于是夏朝被五行属水的商朝取代。如果说商的“水基”在形意上还比较薄弱的话,其开国君主“唐”的五行也是水,正好弥补了水的不足。此外,商朝多次迁都,不仅如史家所说与内部政治斗争有关,还与水名流动性强有关。
五行属水为土,所以取代商朝的周朝充当土。古代朝代更替开创了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后前朝更替的先例。在随后的朝代,五行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后朝五行和前朝五行。
2.秦牧可漂流秦牧于周土汉水。
五行学说中,木为土,所以是秦朝用木五法代替了周朝。其实周朝换成了五行属木的朝代。从“春秋五霸”开始,就已经有了苗头。这五霸中,五行属木的有三霸,分别是宋(王祥)、秦(穆公)、楚(汪壮),五行属木的有二霸,分别是齐桓公、秦穆公,另一霸是晋文公。
由于秦朝的暴政,在秦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变得非常脆弱,所以秦朝最终被汉王刘邦所灭。本来秦代的五行是木,汉朝的五行是水。水是生木,但秦魏是弱木,汉水更强。于是秦汉相遇,结果是水上漂,汉水生秦穆。
3、魏图克汉水晋火反魏土。
五行不属于汉朝,属于魏朝。这时,历史进入了魏国、蜀汉和吴栋时期。蜀汉的五行是水,而吴栋的五行是木(因为东方是主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水木,魏地继水,木继魏地。著名的“赤壁大战”就是三者关系的证明。因为这种复杂的情况,有命在身,有命在身,所以三国形成了三足鼎立。
魏朝被金朝取代,金朝五行属火。晋代的五火之法是本土的。然而,当王进·司马昭和他的儿子司马燕的权力非常大的时候,也就是说,当火非常强大的时候,它将不是本地的,而是被征服的。于是,魏被金取代。
4.晋灭汉南北朝,复隋。
金朝统一全国后,不久就被自称“汉王”的匈奴贵族刘渊所灭。显然,韩和金的关系是水火不容的。后来,历史进入南北朝分裂期。最后五行属水的隋朝统一了全国。到了隋朝,运河大修,杨迪皇帝巡视全国,大概与国号的水质有关。
5.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是平等的。
隋朝被五行为唐所取代,后朝的更替也体现在后朝与前朝的关系上,即宋如唐,元如宋,明如元,清如明,民国如清。
当然,朝代的更替绝不是一克那么简单,这一点历史学家已经详细解释过了。但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朝代更替70%是后朝五行和前朝五行。这显然不是巧合。历史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蕴含着五行学说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3.历史经验和规律
用五行学说研究中国历史,不仅可以解释许多历史事件,揭示朝代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和规律。
1,盛世往往出现在属于水土的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历史学家称之为盛世:商朝的“武丁盛世”,五行属水;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五行属土。同时,这两个五行相生的朝代往往统治时间较长,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周朝。汉朝有400多年的历史,唐朝和清朝都有近300年的历史。五行学说中,水主智,水是生命之源;土信,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生发性。所谓“土四行”、“万物生于土”,都说明了土的生化、承纳功能。因此,拥有这两个头衔和五行的朝代,往往能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创造出富国强民的盛世,实现长治久安。
当前,中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其坚固性、活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从目前的发展和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人民和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指日可待,也必将实现长治久安。
此外,地方王朝的背后往往有许多小国,这可以从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急于争霸,以及唐以后五代十国的格局中得到印证。原因也和土壤是万物之母,有很强的发芽力有关。
2.五行属金的朝代最好。
在中国的朝代中,五行分属金朝和元朝,金朝建立于1115。
1234年国家灭亡,***119年几乎每年都有战争,先是辽国,然后是北宋南宋,然后是西夏蒙古。元朝重武轻文,武力征服的疆域居中国历代之首。自其入主中原以来,全国各地反对袁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原因是金兵的秋气,在五行中,具有承、杀、灭的性质,所以五行属金的朝代自然比其他五行好战。
3.从北到南很容易赢得战争。
如果政治集团之间发生对抗,最终往往是北方会轻松获胜。比如三国时期
蜀汉多次试图夺取北方的魏国,但都没有成功,最终被北方所灭。南北朝时,南方无法战胜北方,最终北方的隋朝统一了全国。南宋一直想恢复对北方的统治,结果最后还是被北方的元朝消灭了。中国的解放战争也是从北打到南,最后取得了全国胜利。原因是北方五行属水,南方五行属火,水能克火。所以北方打南容易胜利,打南容易失败。
4.同名的朝代都是东西南北。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被推翻后,那个朝代的“皇族”往往会组成一个同名的朝代,但这个朝代的名称和都城的位置都是先西后东,再北再南。如西周之后的东周,西汉之后的东汉,西晋之后的东晋,北宋之后的南宋。中原之地受到来自北方和西方的外族威胁最大。北方一叫就南移,西方一叫就东移。但北五为水,南五为火,水为耐火。西方五为金,东方五为木,金为木抗,所以战争往往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
综上所述,用五行学说研究朝代更替,不仅可以揭示朝代更替的一般规律和各个朝代五行的特点和特征,还可以对许多历史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并非如此。比如五行属水的朝代一般统治时间很长,隋朝却很短,只有38年的历史。又如,五行属木的王朝或政治集团,应该具有慈善的特性,这可以从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向辽、西夏、金释放刘邦、宋朝的屈辱之歌得到证实,但五行属木的秦朝却是罕见的“残暴统治”,根本看不到任何木的“仁”,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四点感想
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认为用五行生克理论来解释朝代更替是一大发现。我搜集资料,广泛阅读,才知道两千多年前的吕《春秋》中就有相关记载。但古人多以音韵来确定五行,与本文字体的字义确定五行有很大不同,2000年后又有很多变化,所以我继续写。
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不是这篇文章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怕文章有牵强和错误。请指正。
注:从唐朝到北宋五十四年,属于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代唐,其五行关系为后梁为唐土,北宋为北宋土,其五行关系为北宋土。因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改朝换代多是后五行和前五行的关系,所以不细说。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史纲简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
《国史大纲》钱商务印书馆
长春出版社编辑的易经冯景之实用预测法。
中国古代占卜魏少生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上下五千年吴京华出版社
~~~~~~~~~~~~~~~~~~~~~~~~~~~~~~~~~~~~~~~~~~~~~~~~~~~~~~~~~
节选自电子书联盟本来想贴个链接,但是里面的内容不好,怕误导小朋友只好复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