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饼”在中国的历史?
最早的饼产生于商周时期。
糕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食品,起源于商周时期。据考,当武王出兵讨伐纣王时,纣王派了一个姓文的随军出征。为了减少烹饪。为了缩短入侵时间,文仲太师亲自设计了一种用焦糖混合炒米粉制成的糖糕,晒干后作为士兵的干粮。今天看来,这种糖糕味道不错,便于携带,适合储藏,热量高,适合行军作战。这可以说是中国糕点的雏形,也就是中国糕点的鼻祖。
此后,人们效仿这种糖糕,加以改进,调整原料比例,改进配方,改进工艺,几经演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成为面点、馅、煎、烤、蒸等各种精美糕点。从前,北京的糕点界有一座庙,庙里供奉着一代宗师文仲的塑像,纪念做蛋糕的老爷爷。后来寺庙发展成行会,就是后话了。
但“点心”一词在民间传说中的起源不同,历来众说纷纭。据考证,“点心”一词正式流通于宋代。当年,宋代名将梁红玉击鼓退金兵黄天荡,看到将士们日夜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深受感动。于是他命令后方人员烤出人们爱吃的各种糕点送到前方,安慰战士们,以示“小心意”。从此“点心”一词正式流传,并持续了很长时间。时至今日,每当有婚丧嫁娶、庙会祭祀、家访、教会活动,甚至委托人办事,都有送饼的习俗,以表“一点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