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地址?

我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真正打动我的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词。今天,我花了半天时间看了央视的颁奖典礼视频,并记录了感人的印象和获奖感言。网上流传的顺序和内容有差异,绝对是正品!视频链接/China/2007 02 26/107880 . shtml

呵呵...看之前先谢谢我!

绝对真实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词

1,丁晓兵:真正的勇士;20多年来,他一直是个英雄

丁晓兵在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失去了右臂。当英雄被鲜花和赞美包围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位大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让丁晓兵深感意外:要成为英雄,你只通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不佩服你了。如果10或20年后仍有来自你的事迹,那么你当之无愧的英雄。

二十年后,丁晓兵永远不会忘记这封信。从连队指导员、军官、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到团政委,丁晓兵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他带领的集体获得了248枚奖牌、证书、36座奖杯。

我们为这个用左手敬礼的人感到非常骄傲。战时敢于献出生命,和平时忘我,逆境中奋斗,顺境中保持清醒。战场上的军人敢说无怨无悔,保家卫国可以说是有骨气有心结。他就像一个号角,让理想和激动在战士心中播撒。

一只胳膊也能撑起一面沾满鲜血的军旗。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2.华以伟:大医有魂;“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著名医学专家华一伟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一生的人”。他做过数千次手术,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没有一次医疗事故或失误。从医56年,华一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患者。

他的妻子张,是他的同学兼同事。她和他在一起几十年了。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他尽到了医生的职责,只是更认真。”有网友不这么看:医生的父母。华医生,你用你的生命向世人说明了什么是“医生”。要是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医生都像他一样就好了!

我不拿一分钱打动你,也不犯错误。这种极端的状态是无法达到的,除非有神圣的信仰。他是高超医术和高尚人格的完美结合。他尽力不辜负生命的托付。

获奖感言他一辈子做了一件事:对得起病人。爱,知人,药是仁。

3、叶笃正:上下;“让外国人来和我们联系”

叶笃正先生,91岁,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领域为数不多的学术大师,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和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叶笃正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让外国人加入我们”。

让我感动的是,70岁的他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还是一个先锋。让外国人和我们联系,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生的大好气象。笑取风云,国轻。

获奖感言的决心和信念让他上下求索。在通往天堂的路上,生命融入了科学。

4.王百姓:人民是安全的;拆除了65,438+05,000多枚炸弹。

把公安工作称为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并不为过。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自1995以来,每年有400多名公安民警因公殉职。前年因公殉职414人,受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近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会在王百姓的行李里放两个苹果,期待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以来,王百姓一直战斗在排爆工作的第一线。他曾奉命拆除各类炸弹15000余枚,处理过无数爆炸现场。他是公安系统唯一一个没有致残、没有犯过拆弹错误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思念家人,害怕死亡,但他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跨越生死线。“因为我是警察,又是从事这个工作的,我不去谁去?”

印象深刻的是10年,有15000多枚炸弹,处理危险。谁能不害怕?普通人只要遇到一次炸弹,就已经是惊心动魄了。他和我们一样,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但是头上有徽章,上面有国徽,所以他肩负着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望。

王百姓,获奖感言,总是挂在嘴边;普通人可以天天平安。

5.季羡林:心在东方;不要在最艰难的时候丧失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多年。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学教学、印度学、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和翻译了德、英等国的梵文著作和许多经典著作。其作品已编入《季羡林文集》24卷。现在,即使在病房里,他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写字。

季羡林先生不仅因为他的知识,而且因为他的品格而受人钦佩。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丧失良知。“文革”期间,他秘密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完成了《牛棚杂记》一书,里面凝聚了很多人类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他生活的写照,也是中国近百年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感动于印象,智者快乐,仁者长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现在的白发先生,他在寒窗待了十年,牛棚里充满了五味杂陈的回忆。心有良知,写道德文章。一幅不起眼的布,文字有实质,线条有格调,贫*不动,不辱使命。

获奖感言知识铸就地球景观。他把心融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6.孔祥瑞:工人有前途;150创新成果带来8000万元效益。

只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主持创新“门座起重机主起动器星形操作法”,门座起重机每次操作节省15.8秒,当年创造16万元。2003年主持“门座起重机中央集电器”技术改造项目,获国家实用发明专利。

印象中无论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主体。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应该是那些贡献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智慧的人。150项创新为国家带来了8000万元的效益,这是一个蓝领工人的成就。

颁奖词在鄙视锤子的时代,工人是什么?他说:我可以打开全世界的门鹤!英雄时代,工人有为!

7.黄渤:阳光少年;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哥看起来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诊断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寿命记录只有18岁。

黄哥的生命也许即将结束,但为了向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哥和父亲骑着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找素不相识的恩人。如今,这对父子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超过1.3万公里,感谢了30多位当年给他们送钱的恩人。父子俩一路上都觉得感动,而且还传播感动。

黄哥说:“能在好心人的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愿望支撑了他至今。如果有一天他死了,黄歌希望把他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印象深刻,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一幕。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跋涉。他就像一根被命运丢弃的小蜡烛。好心人给他点着,他就开心地燃烧。隐藏眼泪,给人光明和希望。

生命倒计时,滴答,滴答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是一个阳光的男孩。

8.霍英东:辉煌的一生;有聚财之道,也有散财之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身兼政、商、体坛多职;第二,他是一个慷慨而富有的人。

从小吃了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分配财富有方。多年来,他对社会的捐款接近200亿元,仅在家乡番禺的捐款就超过40亿元。据悉,他是向家乡捐款最多的港澳首富。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举,儿子霍震霆回忆说:“他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有钱就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印象源于忧患,人生传奇源于自强。在快乐中死去,用真诚赢得死后的名声。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达能同时帮助世界的境界。

颁奖词条理清晰,义利兼备,五星紫荆维护了他一生的荣耀。

9.林秀珍:温暖的世界;30年来,他养活了6个孤寡老人。

林秀珍是河北衡水市枣强县王场乡南陈赞村的农民。30年来,她克服种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个淳朴的农村人,一直记得母亲朴素的教导:人皆好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助人,天下无穷人;千千治理家庭——用一千个努力治理自己的家庭,用一百万个努力治理邻居——用一万个努力治理邻里关系。

印象中,有了30年的爱情,一个村子的老人有了归宿,年轻人有了长处,孤寡病残的人有了依靠。富人做慈善之事,穷人做圣贤之事,农民做伟人之事。农妇移九州。

颁奖词亲切,在村里流淌。她用30年的热情温暖了世界。

10,尘埃:大爱无声;在成千上万的捐款中,很多捐款人都签了“尘埃”。

“灰尘”原本是青岛一个不留名捐了几次款的普通市民。后来,它蔓延成一个关怀的群体,再后来,它扩展成一个关怀他人的象征。以“灰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街头,成为凝聚爱心的慈善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看过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曾以“尘埃”的名义进行过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5万元,白血病儿童1万元,湖南灾区5万元...当人们试图寻找“尘埃”时,一个又一个“尘埃”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数千笔捐款中,有不少捐款人都签了“尘埃”。每一双善意的援手,每一张容貌各异的脸庞,都记录了一个意义相同的名字——“尘埃”。

感动于他来自人群的印象,像一粒尘埃,微薄的,细的,微小的,难找的,无处不在的。他自以为渺小,却创造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颁奖词有思想,有感情,有定力,无声无息。

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还特别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致敬。红军不怕远征(一句话,不折服,不是颁奖词。评委无言,所以没资格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