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辉煌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毗邻颐和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园林100余座,建筑面积654.38+0.6万平方米以上。它是清朝皇帝在654.38+0.50年间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殿。清朝投入了全国所有的物力,聚集了无数精湛的工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聚集了国内外40处名胜,建造了145座大型建筑,藏有无数的艺术珍品和书籍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了具有中国风的四合院,还有被誉为“万园之园”的长春园中的海晏堂、园影馆等西式建筑。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烧杀抢掠,慈禧太后随光绪皇帝逃往xi安。八旗兵、土匪对园内残存的、基本恢复的近百座建筑,陆续进行了抢拆,全部被抢走,彻底摧毁了圆明园内的建筑和古树名木。此后,圆明园的文物长期被官僚、军阀和奸商掠夺,甚至被政府当局有计划地破坏。北洋政府的达官贵人,包括一些负责圆明园遗址保护的人,依靠手中的权力,从圆明园运出石雕和太湖石来修缮他们的园林。入侵者不仅抢走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毫不留情地将其化为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土地容积率比故宫多一万平米,水域面积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故宫!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皇帝(即清朝叶璇皇帝)将京郊西北郊长春园以北一里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笔题写该园林为“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朝世宗皇帝胤禛)在圆明园南建宫署,占地由原来的600亩扩大到3000多亩。从那时起,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息和参观的地方,也是他们会见外国使节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乾隆时期
乾隆皇帝登基后,对圆明园内的园林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建筑群体,在圆明园的东部和东南部修建了长春园和蕲春园(同治改称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归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为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65438年10月6日,圆明园被占领。从第二天开始,官兵们就开始疯狂地抢掠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和平条件,英国公使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在圆明园囚禁英法俘虏为借口,命令中将·米切尔于5438年6月+65438年10月+8月率领3500余名侵略军开赴圆明园,放火焚烧。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以后
同治年间(1750-1949),同治皇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来由于资金困难,被迫停工重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次被毁。清朝灭亡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盗取圆明园的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进一步遭到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修缮工作逐渐展开。后来变成了圆明园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