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全球汽车产量的具体值。
目前我国出租车数量约为654.38+0万辆。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出租车都是个人所有。据新华社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对汽车的需求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汽车需求量为640万辆,预计2008年将接近15万辆,相当于目前全球汽车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前几天,日本时事通讯社的记者从北京发来一篇报道,他在报道中写道,“中国有12万辆私家车”。此前,不少海内外华文媒体也宣称“中国私家车超过1000万辆”。然而,一些国内权威人士说,中国只有几百万辆私家车。中国有多少私家车似乎是个谜。国家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但如果不清楚有多少汽车进入家庭,如何引导汽车消费?如何引导汽车厂商生产销售?一年前,国内某权威媒体公布了一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题为《中国私家车超过10万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没有错,但是写稿的记者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混淆了私家车和私车的区别。很多海外媒体转载这篇稿子的时候,标题变成了《中国10多万辆私家车》。当时,美联社和路透社驻北京记者致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询问654.38+00万辆私家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事实上,国家统计局所说的私家车是指各种私人拥有的汽车,包括卡车和乘用车。这些车辆至少有一半是用于运营的生产工具,而不是消费品。私家车是港澳人士对纯粹用于消费的家庭用车的称呼,包括轿车、越野车和多用途车。在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的统计中,有一项是“XXXX私人汽车拥有量”。私家车分为货车和客车。乘用车细分为大、中、小、微型四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00多万辆,其中私家车1.21.900辆。在私家车中,有373万辆是卡车,而这些卡车是100%的生产工具。在846万辆私人公交车中,有50万辆是大中型公交车,主要用于客运。小客车587万辆,小客车209万辆,加起来796万辆。分析乘用车的这两个部分可以发现,小巴有一半以上是小面,也就是面包车。这些刻面多用于拉货或载客,属于生产工具范畴。私家车(包括微型汽车)和一些私人拥有的出租车。目前我国出租车数量约为654.38+0万辆。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出租车都是个人所有。七扣八扣,但是有600多万的私家车是真正的消费品。北京是中国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2万辆,其中私家车1.48万辆,私家车(轿车和越野车)1.04万辆。按全市常住人口654.38+04.5万人计算,平均近654.38+04人,约5个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省省会南京平均每20个家庭只有一辆私家车。汽车的数量,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汽车的数量,与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道路建设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连续两年多出现汽车“井喷”。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3年底,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不足20辆,与发达国家每千人600辆的水平相差甚远。作为消费品,私家车的数量就更少了,全国平均200多人。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中国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正在享受汽车文明。根据商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500万辆,其中大约一半是汽车。这将使中国汽车产量连续四年达到每年百万辆的水平。这个增长率在世界各国都是前所未有的。2003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有专家预测,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中国汽车需求将达到590万辆,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10万辆,2020年有望达到17万辆。相当于美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规模。难怪最近一家日本媒体这样评价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和王国翔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大国美国相媲美的汽车市场,今后除了中国,不可能再有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