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岩遗址见证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看古代的自己。
孤山是一座高约60米的石灰岩孤山,群峰环绕,峰峦秀丽,峰林峡谷开阔。洞口距离地面5米左右,既能避免洪水,又能防止野生动物的侵扰。洞穴高约8米,宽1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地面比较平坦,采光条件也不错。在洞穴的一侧,有一个水洞,地下河常年流淌,保证了洞穴里的祖先有水喝。阳光、空气和水分都是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寂静的洞穴里,祖先的身影和声音消失了,但他们的遗骸却保存了下来。从缝隙中渗出的水珠,滴了很久,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传递着一种神秘的信息...石灰岩溶洞,经过石缝中渗出的水所凝结的碳酸钙的长期侵蚀,逐渐堆积成一层层坚硬的钙化板,将桂林人的祖先遗迹密封在地下。
1965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的桂林市文物调查队,终于发现了桂林古先民的自然居所。
在市区月牙山上的锦江阁往西50米左右。洞口朝西,六米深,五米宽。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堆积着黄褐色的水泥土和蜗牛壳堆。其中曾干发现了磨骨针、鹿羊骨和大量瓣状水生动物骨,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洞穴遗址。由于人为破坏,大部分文化积淀已经消失,仅少量留存于洞后墙。
七星公园真的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窑洞遗址,叫“丹桂岩”,现在还有残积,要专程去七星公园一探究竟。
丹桂岩遗址位于月牙的山腰,在广汉到龙隐洞的山路拐角处的山洞里,相当不起眼。如果不是提前告知,可能很难找到石器时代的遗址。
这个洞穴相当小,里面残存的堆积物多见于洞穴后端顶部,距离现在地面约1.8-2.2米,厚约20-40厘米。可见当时的生活面位于现在我们的头顶上方。洞内堆积大部分已被清空,损毁严重。恐怕是从这条山路开通的时候就开始了。
现在裸露的桩上覆盖了一层厚度约20厘米的钙板,形成了洞内流水的碳酸盐沉积。
堆积物主要是由蜗牛、蚌类和各种动物骨骼密集混合堆积而成,由石灰华紧密胶结在一起;当时这里是古代人类饮食垃圾的垃圾场。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能试图从自己的角度去了解古代人类的一切,因为我们在技术、智力、视野上都要高出很多。
我在洞内取不到标本,只好在洞脚下捡了一块带遗物的风化石灰华留作纪念。毕竟去过一个站点却空手而归,总会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