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关于以太网的信息?

以太最初是作为光波介质的假设提出的。但“以太”一词的起源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一书中阐述了他对天体的认识。他认为,太阳、月亮、星星都围绕着地球转,但它们的构成与地面上的水、火、土四种元素不同。天上的东西应该是完美的,只能由一种更纯粹的元素组成,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五元素”——以太(希腊语α η θ η ρ)。由于这个概念是从科学中借用的,所以以太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它曾经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成为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当它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的时候,也遭到了嘲讽。虽然它不甘心一次又一次的挣扎,换了个头,赋予了自己新的意义,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甚至一度成为伪科学的专用词。但无论如何,以太的概念仍然在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它曾经代表的光学介质和绝对参照系已经退出舞台,但直到今天,它依然能唤起我们对那个黄金时代的怀念。它就像一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了一个贵族的辉煌过去。

从17世纪笛卡尔提出电磁波传播中存在“以太”介质开始,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否认“以太”的存在,爱因斯坦将电磁波传播介质的知识从科学研究中剔除。

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就是为了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而设计的。有一种物质叫以太,弥漫在所有我们认为是虚空的地方。从牛顿开始,这一信条已经占据了人们的思想两个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洛伦茨(1853-1928)提出了以太本身是静止的假设。实验表明,它所使用的方法完全不能胜任它希望完成的任务,即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此后,在不严重损害公认的物理学的情况下,人们提出了许多补充假说来解释实验的失败。洛伦茨为了拯救静态以太的假设,提出了一套更复杂的数学物理。而爱因斯坦却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提出了一个被称为狭义相对论的假说。

以上是对物理学理论发展的概述。不能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比牛顿的理论简单;但是牛顿的物理学已经被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是站不住脚的。这里的重点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比牛顿的理论更简单,牛顿的理论被洛伦兹等人修改和补充。这是一个牺牲保守以获得简单的光辉例子;一直被尊重的以太已经被抛弃,就像更古老和更基本的信仰一样。因此,我们对时空结构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

/lb5000/printpage.cgi?论坛= 11 & amp;topic=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