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名人的家训让你印象最深?

孟子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

穷则善,善则善天下。

无论我们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永远是你自己家庭的一部分。

所以,从童年教育结束,开始重视家庭教育。

家训家风的培养很重要。

影响我们的家训,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

或许是长辈们常年诉说的一封信。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世界做出了贡献。

都离不开融入苦干和骨子里的家训。

清代名臣纪晓岚

晚起;第二,戒懒;奢侈三戒;诱惑之下是骄傲。

一个人应该努力学习;第二,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三义爱众;四要谨慎饮食。

不管是浪漫还是搞笑,纪晓岚在家教方面也很有经验。看这本书里的“诱惑之下”和“四宜”,既注重学习,又注重道德修养,强调身体健康。与其他家训相比,更为全面,从中可以看出纪晓岚博览群书,涉猎甚广。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

不留园,志不清,不静,不远。

你必须先安静下来,然后才能学习。

不学就不能多才多艺,不想学就不能成功。

慢则不能有活力,险则不能有性。

这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诫书》中的一部分。从头到尾,都是为了“静”字。只有当你平静的时候,你才能集中精力学习。浮躁只能让你的学习流于形式。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诸葛亮无论遇到多少危机都能摇着羽扇,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自信,更是一种静力,让他有了乐观面对未知的能力。

晚清重臣曾国藩

节俭则昌盛,勤俭则健康。

勤俭节约,永不贫穷。

曾国藩对子女有两个重要要求:“节俭”和“勤奋”。为了远离奢靡的生活,他一度阻止家人在北京生活。家庭中的男性“需要看、读、写、工作”,女性“需要衣服、食物、粗(工)、细(工)”。府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牌匾。夫人家里没有闲钱,自己做饭纺织。勤劳、节俭、学习、务实是他们的家风。

汉武帝时,太史令司马谈。

而孝,始于亲役,中于役,终于立。

在后代留名给父母看,就是最大的孝心。

作为历史学家,写史书是他们最大的使命,这也是他们对祖先、对国家最大的“孝”。孔子死后400多年,诸侯国合并,史籍断绝。作为一名官员,他无法履行自己的写作职责,他感到不安。于是他把这个使命交给了儿子司马迁。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这句家训,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我觉得有道理。

北宋官员包拯

后世子孙当官,犯了罪的不准回自己家;

他死后,不应该被埋在一个大棺材里。

如果你不遵从我的意愿,你就不是我的后代。

包拯以清廉、正直、执法著称。这是他晚年为后人制定的家训,共37个字,下一个字是:“杨仪刊石,立于堂东墙上,告知后人。”又是十四个字。可见他看重荣誉。君子可以失去金钱和生命,但他的荣誉是要守护到死的,哪怕是一个普通人的后代。

北宋文化学家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家不学也不知道。

然而玉是一物,常德有恒。

虽然不是工具,但对玉没有伤害。

无论是精铁还是美玉,都需要锻造和打磨,但无论如何,人要像玉一样,在任何状态下都有自己不可改变的东西,而不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改变性格。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做人要有原则,不管是善良还是忠诚还是信仰,都要坚持。而这一生的坚持,绝不是为了伤害或伤害别人。它像玉一样“无害”,所谓君子如玉。这是事实。

家是社会的细胞。

无数小家庭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

和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虽然我们常说家训是为了训诫后代。

事实上,在每个人成为父母之前,

似乎没有充分的准备。

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明白家是什么。

我们将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才是家庭中最重要的。

只有长辈才知道在一个家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只有晚辈才能理解长辈的智慧和用心。

练家训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