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和笛子的产生年代和现状

萧史

朝鲜半岛上的萧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高句丽安岳三号古墓群中有萧的踪迹。当时,萧与阮咸、秦一起被画在古墓后室的东墙上。虽然当时壁画上的图案仅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但从演奏者的姿势来看,可以断定此乐器为单管箫乐器。安岳三号古坟的建造日期是357年,所以可以说萧在4世纪中叶就已经在高句丽使用了。

5世纪末,吉安地区长川一号墓中也能发现萧。当时,萧与阮贤、大郊一起,在北壁藻井顶上作画。安岳三号墓和吉安长川一号墓中萧的出现,充分证明了三国时期已有萧的说法。

新罗统一时期,忠清南道焉耆郡北岩寺的《明阿弥陀佛三石像》乐图中也有萧的图案。在萧的设计中,不仅有,还有排箫。

萧的大量使用是在高丽时期,当时中国音乐大量流入朝鲜半岛。当时,中国的盛达·雅乐随唐乐进入朝鲜半岛。随着音乐的流入,大量的中国乐器也被运往朝鲜半岛。在这些乐器中,萧也包括在内。这时有多管笛管和单管笛管。排箫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乐器,专门用来演奏高雅的音乐,分为戈登和宣甲。另一方面,东晓被列在专门演奏的唐代乐器类别中。

朝鲜时期,东晓不仅用于演奏唐代音乐,也用于乡村音乐。但是因为唐乐的黄忠是C调,而湘粤的黄忠是bE调,两者的音高是不一样的,所以东晓演奏唐越和湘粤也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在朝鲜时期,人们改进了东晓,使它可以用来演奏乡村音乐。这样,演奏唐乐的乐正·东晓和演奏东晓的乡村音乐是有区别的。

关于短笛的起源,有人认为与《短笛歌》中的短笛名称一致,两者相互关联;也有人认为是朝鲜纯祖时期从清朝传入的;也有人认为这些说法不成立,因为以上两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依据。在介绍各种乐器的章节中没有关于短笛的记载,说明短笛在朝鲜时代早期并没有出现。它的出现应该是推迟到朝鲜时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