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广义来说,蒙太奇指的是“剪辑”。因为“蒙太奇”来源于法语单词“蒙太奇”,意为“组装和安装”。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电影刚出现的时候,电影复制技术还不发达。当时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从开机到关机都是电影。所以为了把故事表达清楚,基本上就是只用一个场景来讲故事:全景(展现人物全身)。当时的电影为了把人物的情绪表达清楚,不得不加入夸张的肢体动作,让大家看得懂。

历史上真正使用不同场景进行剪辑和拍摄的是爱迪生的助手埃德温·波特(Edwin Porter),他是一名电工。他制作了一部六分钟的实验电影《美国消防员的生活》。他试图将两张不同空间的图片拼凑在一起,完成叙事。

波特的实验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两个镜头拼接在一起,可以在观众的脑海中产生一种语境关系!你可以把那些在完全不同的地方间隔拍摄的镜头组合成一个叙事整体。

这就诞生了最基本的剪辑:将不同的镜头平滑地组合成同一个连续的时空。

但是这种流畅的镜头让观众看久了会有点枯燥乏味,导致观众无法集中注意力看电影。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答案直到应用心理学逐渐成熟——视觉心理学才揭晓。

美国心理学家霍伯和瑞士科学家威塞尔(因1981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和眼睛具有检测运动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使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而是不断转移视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

比如你在看小说的时候,眼睛总是不停地从一行移到另一行。当小说处于温柔的抒情段落时,读者的心情显得平静安宁,眼球运动速度会缓慢而悠闲。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和读者情绪的激动,眼球运动的速度也在加快。这与人们亲自来参加活动的情况是一致的。当一个人在观察或参与非常刺激和快速变化的活动时,他的反应节奏会大大加快,他会迅速改变视线的方向。这种生理现象产生了蒙太奇的节奏要求。

在没有这些理论的情况下,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是格里菲斯。但他是一种完全无意识的,没有理论体系的,凭直觉练习蒙太奇的手法。

也就是我们最常用的“叙事蒙太奇”(后来大家总结)。

其特点是以说明剧情、展现事件为主旋律,根据剧情发展的时间流程和因果关系,对镜头、场景、段落进行剪裁组合,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