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民居文化研究(下)
四。彝族民居与价值取向彝族受汉族和儒家文化影响不深,封建社会“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念淡薄,村落民居往往表现为血缘观念和血缘感情。在彝族社会中,人们习惯于以血缘关系来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地位,并将血缘关系与居住地结合起来。比如元谋县的一个彝族村,齐、白、李三个姓氏在血缘和地缘上完全分离。三姓靠住结婚,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在大姚县简水塘村,刘和李两个姓氏是血脉相连的。刘住在河北,李住在河南。以前两个姓氏互不往来,通婚的很少。因此,居住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和家庭荣誉的主要手段之一。彝族人把住房、耕牛、财物作为人生的三件大事,非常重视,甚至为之奋斗终生。对于一个彝族男人来说,衡量家庭和事业的标准主要看他有没有盖像样的房子。因为家是由夫妻、孩子和他们的房子组成的,而住房是家的象征,没有住房怎么会是家呢?所以,想结婚,想创业,首先要有房子。彝族人夸耀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住房。所以,不管经济多困难,很多人都会想尽办法攒钱盖房子,有钱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在住房上花大钱。对于彝族人来说,盖房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体现。彝族受道家天人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民居建筑的内部布局,都是尊重一定的格局和秩序——天、地、人的秩序。民居正厅的墙壁附近是天地祖先的牌位,供桌子摆放香炉、老虎、狮子等图腾雕像。把方桌放在中间,用来接待人和招待客人;左边是常年的火坑,是彝族家族兴衰的象征。壁炉除了御寒和用热水焙茶招待客人外,还是家庭成员围坐讨论的中心。主房两侧的房间是丈夫儿子和儿媳的卧室,也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在左边,次子在右边。主楼楼上有个粮仓,祖灵牌位就放在墙洞里。老人、儿童和客人的卧室在侧厅。磨坊在大门后面,马厩在面馆楼下。彝族民居室内的这种传统秩序,将天、地、人与老、中与少、人与物、生产与生活有机地安排在一起,使道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有序老龄化的伦理思想在居住秩序中得到体现。五、彝族的民居和宗教信仰由于社会历史原因,经济文化不发达。彝族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观念和禁忌,这些观念和禁忌与其他风俗习惯一样,深刻地影响着彝族民居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房屋建造过程中的宗教色彩尤为浓厚。彝族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把盖房子看作是家族兴衰、子孙兴旺的吉祥大事,所以要请风水先生检查一下房子的地基,坐好了才可以动工。破土日,在山上伐木等。必须吉祥,要请毕摩祭祀土地神和山神。上梁是盖房子过程中重要的一天。上梁日要选在有水有土的日子,不能以主人本人为罪。管家请毕摩主持祭拜土地神、木神等。以公鸡为梁点冠,牺牲中柱。准备了糖果、馒头等东西,从横梁上撒向人群。房梁竖起来,整个房子就有灵气了。新房落成,要请毕摩放生祖灵,开财门,送寒堂神,祭灶神。应该邀请朋友和亲戚来庆祝。可以说,建造房屋的过程就是一个宗教活动的过程。生活中也包含宗教信仰的成分。彝族人祭祖,家里要有个牌位祭祖,逢年过节,逢凶化吉要祭祖。大厅中间的后墙有一个祖先的牌位,这是这个家庭神圣的精神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房是家庭的精神空间。彝族崇拜老虎,视之为图腾。在许多彝族民居中,常常雕刻一个小石虎,放在主脊中间或挂在门上,以辟邪,保佑家庭兴旺。此外,彝族民居的很多地方还附有神灵,如梁神、灶神、门神、仓龙、马房神等。透过彝族民居,我们可以看到彝族宗教信仰的全貌。六、彝族民居及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度,子女婚后另建房屋,自力更生,只有小儿子与父母同住。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部分彝族人的房屋都是由两层小楼和平房组成,或者是一条直线上的平房。彝族婚丧嫁娶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宾客多,宴席多在院子、走廊举行。所以民居一般都有宽敞的院子,可以摆十桌以上的宴席,走廊的宽度也是以一桌为单位。彝族还是黑色,不仅族名和族人用黑色冠,彝族传统服饰也以黑色为庄重。彝族有熏木防腐的传统。新房建成后,搬进去之前需要熏黑木头和墙壁。彝族婚礼也可以用门、堂、室三个字来概括:新娘进婆家,称之为门;在大厅里,她祭拜祖先和父母,然后进入新房。结婚三天后,新娘回到门口。另外,男方女婿叫门,女方女婿叫顶门。彝族是古羌、戎的后裔之一。羌族自古以来就以精湛的石雕技艺闻名于世。在过去,彝族人在他们的房子附近用泥土、木头和石头建造塔,大多有五到七层。外墙用墨水和灰浆勾勒出轮廓,其中一些还制作了彝族的传统图片。里面的房间很宽敞,不仅可以用于战争防御,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或储存粮食。彝族过去有宗族聚会的习俗。在过去,许多彝族村庄在村庄中心或边缘的大古树下建造一座四面有台阶的金色石塔。作为宗族聚集地,现在已经成为村民聚会聊天的地方。七、彝族民居与民族文化交流彝族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同构。在这个过程中,彝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必然会在民居建筑中得到体现。早在战国时期,楚将军将庄迁入云南,楚巫文化西移,对彝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后,彝族与中原地区长期保持着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彝族在其形成过程中也融入了相当数量的汉族元素。彝族和汉族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相处融洽。比如汉族的习俗和其他省份稍有不同,过年会用松叶铺地板,客人也会这样。从长夏那天起,房子就被灰烬包围,说是蛇不敢进;6月24日的夜晚,火把节被称为“火把节”,在这一天,人们焚烧捆薪,并把鱼作为祭品赠送给对方。彝族人也吸收了许多中国的习俗和文化。郑德《云南志》卷五楚雄州说:罗吾满,近年亦有富民,以苏为义馆,作学生,* * *风俗渐与汉相烧。明清时期,由于坝区农田开垦和土地归还,大量彝族人口迁入山区,形成了一些接受中华文化的彝族族群。正是这种长期的汉彝文化交融,使得汉文化的影响涉及到彝族文化的诸多方面,彝族民居也不例外。彝族民居建筑在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受汉族建筑的影响,从一明两暗正房的内部格局到一线、弯尺、三合院、四合院的平面格局,以及房屋的外观都与汉族民居相似。民居建筑中的图案和装饰都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如山墙下和前后檐画花鸟走兽,三柱带游廊柱,正殿脚下八尺石雕,坚硬的山檐飞檐,门头上的龙凤图像等。从建筑技术上讲,彝族民居的重檐、挑檐、悬山木架、弧形屋顶、斗拱、带鼻翼、山墙分隔、凹形屋顶等都与汉代建筑有关。因此,彝族民居不仅是彝族文化的产物,也是彝汉文化交融的产物。文化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体。从文化的主体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再到每一种文化特质,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彝族民居从建筑到居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建造和使用的过程。包括彝族人的世界观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创造。它们是彝族文化的综合产物,是彝族古代文化的缩影。注:①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77期,1期;②李朝真:论干式与井式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云南文物,3L号,1992。(3)冯: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青铜器研究,考古,第6期,1963。④《中国建筑简史》,第一卷,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