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镇的历史演变
2.解放后:李希于1949年6月解放。直到6月,1950,1,仍沿用解放前的乡、宝安、嘉安行政区划。李希区辖原李希乡、杜诗乡、山潭乡,1950年2月废止保安制,县定为65438。1953年6月基层换届选举,李希仍辖罗平、石羊、邵北、李希、东平、夏坊、山口、郭坑、大源、上京、牌楼六区,定名为李希区公所。1955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燕岗乡、清江乡、姜家乡、罗东乡划归六区管辖,山口镇划归七区管辖。第六区更名为李希区,辖14个乡镇和88个自然村。1956年1月扩大区乡范围,全县划分为8区56乡1镇。李希区辖六个乡:李希、牌楼、石羊、沙河、清江、大源。1958+00实现人民公社后,区县合并,李希乡人民委员会(公社)归原李希、牌楼、大元乡管辖。1961年10月恢复建区,李希区辖三个公社和两个垦荒场。即:李希公社下辖李希、上京、北湾、临江、牌楼、邓源、下坊、桃林、苏烟九个大队;山口公社下辖山口、小平、燕山、少北四个大队。大源公社下辖大源、罗平、邱天、郭坑、平坑五个大队。石羊垦殖场下辖五个大队:燕岗、石羊、苻坚、梅林、东平。安乐垦殖场下辖畜牧、苏丰、苏西、一大队、二大队五个大队。1966年2月,安乐林垦殖场被定为县直属场。文化大革命前,李希地区辖5个公社,28个大队,229个生产队。1968 10,地区撤并,李希公社下辖李希、牌楼、烟岗、平坑、东平、邱天、石羊、罗平、大源、上京、盐山、邵北、红星、临江、山口15大队;安乐林场下辖郭萍、苏峰、苏溪、红星四个大队。8月,1970柘林水电站重建,李希为淹没区。甘楼公社成立后,李希公社管辖的烟岗、石羊、东平三营划归甘楼公社管辖。安乐林场直属林业局,其中苏峰、苏溪两个大队划归李希公社。1980李希公社辖21李希、邓源、牌楼、梅林、罗平、邱天、平坑、大源、郭坑、苏溪、苏峰、上京、盐山、小平、山口、邵北、下坊、北湾、临江、茶场、农科所。1984年6月,公社由公社改为乡,李希公社更名为李希乡,撤销茶场大队编制,划归小平大队管辖。1994年5月30日,经省政府批准,李希为建制镇。2月28日1996举行撤乡建镇仪式:李希乡更名为李希镇,村级建制不变。2002年,经11县政府批准,平坑和邱天合并命名为太平村。2003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大源村和郭坑村合并命名为大源村,临江村和邓源村合并命名为临江村,罗平村和梅林村合并命名为罗平村,李希村和长乐村合并命名为李希村。2003年7月,李希镇辖15个村,包括李希、牌楼、罗平、太平、大源、坎上、草坑、上京、燕山、小平、山口、邵北、下坊、北湾、临江。同时合并各村村民小组,全镇由211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