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有哪些事迹?(简短形式)
2.修建了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许多诗歌题材。
3.秦始皇焚书坑儒
第一,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
资料:“秦15年(前230年),内氏腾领兵灭韩,俘获韩王安,得颍川郡地,韩死于此。
17年(前228年),秦军入侵赵国都城邯郸(在此之前,赵国的40万大军被杀),赵被迫在秦国和赵坡登陆。
18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随即派王建攻燕。
19年(前226年),王坚攻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国破。
秦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六十万大军攻魏,围住魏国大梁,从黄河缺口引水填大梁。三个月后,大梁被打破,魏投降,魏死了。
21年(前224年),王建率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安禄山练武,不战而稳,以待之。一年后,楚军士气低落,粮草匮乏,于是退出了前线。王建乘机追击,消灭了楚军主力,占领了楚国都城寿春,活捉了楚王。王建率军渡江,平定江南,灭越国,设会稽郡。吴楚。
秦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攻下辽东,又攻下燕。然后打下戴城,俘虏了王甲。燕、赵全军覆没。
秦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国投降而死。
这件事应该归功于秦始皇。首先,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这样,虽然对君主来说,没有什么大麻烦。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黄金可以流通。没有黄金和货币兑换机构,各国之间就很难进行交流和人才交换。所以这些人虽然为统一国家的建设牺牲了,但也没有白死,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还有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和法律,这样交流起来自然方便,因为我们在一个国家。
第二,秦始皇修了长城。
资料:“多年来,招募了数十万人从事极其繁重的工作。从下面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摇摆劳动的负担所带来的痛苦有多可怕。阿清作家杨廷烈在《房县志》中写道,有人发现了一个多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是逃避秦始皇修建长城劳动的民工。因为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所以浑身长毛。据说他们遇到长毛男的时候,他先问你:“长城修完了吗?“秦煌还在吗?”只要回答:“长城没修完,秦始皇还在!”长毛男会吓跑的。当然,这个记录只能算是民间的一个传说。但是,如果历史上没有如此残酷的现实,这个可怕的传说永远不会出现。反映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上的,远远超过了社会所能承受的程度,使社会的简单再生产难以维持,所以即使是一些有利于历史发展的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了灾难。"
“秦国灭六国后,在北方修筑长城,每年招募民夫40多万。那时候生产力极低,男人辛苦劳作也包不住肚子,女人的纺织布也遮不住身体。所以不足为奇的是,招募了这么多人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死亡人数,千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所以不足为奇的是,十户有五户要造反。“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建长城的抱怨。当时修建的长城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长城是明朝修建的),而是一段相当不稳固的夯土墙。秦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标示匈奴与匈奴的界限,并没有实质性的防御功能。而且当时匈奴并不强大,先帝还是派了蒙恬派十万大军进攻匈奴。后人对此评价道:“远攻,外贪,广而不忧其害。“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轻松越过秦长城,不仅收复了原来的失地,还占领了燕、戴等郡。综上所述,长城本身在后世对抗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除了浪费国力,没有任何作用。”
秦始皇实际上只是把其他国家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缮,适当延长。他“将原来由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城防”(摘自《中国历史学习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印刷,北京首次印刷)。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中原人民和皇室。很多人在这个庞大的工程中死去,但他保护了更多的人。虽然生命是宝贵的,但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命,牺牲以上的人意义重大!
第三,秦始皇焚书坑儒
资料:“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王朝——秦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