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临淄是如何得名的?
古代的临淄地区是黄海边缘的陆地形成留下的湖荡,逐渐缩小为“莱文荡”,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土地肥沃。东汉末年,曹操强迫滨江郡移民,海陵郡成了一块空地。赤武四年(241),东吴赋邀吴主,获准招徕众多乡民回归。历尽艰辛,重建海陵郡(今如皋、如东、海安)。吕岱(160-256),如皋人,原系广灵县令。为避乱而渡江南下,初被孙权任命为吴县县令。后来被提拔为镇南将军。孙良即位后,拜为傅,享年92岁。太平元年(256),吕岱去世,享年96岁,丧事从简。儿子陆恺遵命,以“素棺稀巾”葬于临淄镇北的莱文当。1969年春,省交通厅对杨桐运河白蒲镇和临淄镇的河段进行了加宽和拉直。吕岱墓被发现,随葬品极其简单,印证了“棺疏巾疏”的说法。从那以后,坟墓就消失了。
临淄镇虽然成地早,但得名晚,与沈有关。如皋《沈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沈万三兄弟之一,子侄随家人逃往如皋,分别定居在东南乡临淄、南乡磨头、吴窑。关于沈万三六百年来的命运,众说纷纭。《太祖孝宗实录》披露“富民于的(沈万三)曾助建京师三分之一,并请大军。毛怒,欲杀之,旋欲流放云南”云云。这一说法得到了新闻媒体的证实,并多次报道。
至于林子幽沈氏,则属沈所有。至今,林子和沈氏还有一副祖传春联:“金雁吉祥,白鹤吉祥”。它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相传苏州人沈携家眷和100多名雇工出逃,航行于长江。半夜,星星稀少,沈烧香祈祷。突然,一对白鹤盘旋歌唱,形影不离,指引航向。过了几天,白鹤突然不见了,沈停下船,上了岸。他发现,运河旁的一大片土地荒芜了,却长满了茂盛的梓树。他觉得这里的确是处女孙子繁衍的好地方,就搭了个棚子住下,开垦了土地,取名梓村。由于沈的成功经营,他的家族企业崛起,人口兴旺,他生了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一百多年后,这里成为繁华的名镇,人们将地名改为“临淄”。
到了现代,林子在《申时》中的族谱学是十六字,分别是“盛世、盛世、盛世、盛世、盛世”。为了不忘祖先创业的艰辛,沈氏后人把白鹤带路的传说编成了家喻户晓的春联,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