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隋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封锁和陆路交通的困难,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商船的航程已从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中国与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的贸易相当发达。唐代与日本、朝鲜的贸易也很活跃。630年至894年,日本派遣唐使节来华13余次,往返运送大量商业物资。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更加繁荣。据赵《南宋元年(1225)诸蕃志》记载,宋朝与50 ~ 6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据元代王大元《岛略》记载,元朝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海上贸易关系。这些国家和地区涉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
明代,据《明朝郑和传》记载,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1371 ~ 1435)七次下西洋,范围覆盖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包括孟加拉湾及其沿岸。这一壮举使中国古代官方贸易达到顶峰。明中叶至清初,中国海外贸易因“海禁”和“迁关”而衰落。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来中国进行贸易。葡萄牙(1518)、西班牙(1575)、荷兰(1604)、英国(1637)、法国(1660)、美国(1660)他们在中国设立营业厅和业务,成为清代海外贸易的主要国家。
贸易口岸随着海外贸易关系的发展,我国的贸易口岸遍布沿海,进出口商品日益增多。主要通商口岸有:广州、泉州、福州、漳州月港(今福建龙海海城)、杭州、扬州、明州(又名清远,今浙江宁波)、滁州(今江苏淮安)、秀洲华亭(今上海松江县)、温州、江阴军(今江苏江阴)、干浦(今浙江海盐杭州湾北岸)其中以广州、泉州、杭州、宁波最为重要。出口商品多为手工艺品和农产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土布、金银器皿、金属制品、钱币和各种日用品。进口商品多为奢侈品,主要包括各种珍宝、香料、药材、呢绒、棉织品、棉花及各种杂货。18世纪后,仍有大量鸦片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