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农捡到一根小金属棒,没卖就给了63万。后来怎么样了?

近年来,随着一座又一座墓葬的发掘,与之陪葬的大量文物也随之出现。让人眼花缭乱,但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古人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其实在地球的深处,埋藏着无数前人的遗物,只是世界变了,那些珍贵的古代文物不知道去了哪里,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像陕西的老农一样,他也没想到,有人会为他随便捡的金属棒开出63万的高价。他把它捐给博物馆后,它终于成了“网络名人”文物。

1984 65438+2月,陕西省石泉县农民谭福全在河里淘金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硬物”。他把“硬物”拿在手里,反复掂量后觉得应该是一根小金属棒,但因为裹着沙子,不知道是什么。谭老汉以为是从河上游冲下来的废弃金属部件,但仔细查看后发现,金属棍似乎在泛着金光。

谭老汉有点激动,马上用河水冲洗。清洗后,他看清了金属棍的真面目:长约5、6厘米,第一根有九个腹节,头微微拱起,就像一只昂着头打转的蚕。此前,他看到金光是因为蚕体原本是金色的,但经过岁月的河流侵蚀,最外层的金膜已经分崩离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谭老汉马上把“金蚕”带回家,并叮嘱妻子不要声张。然而,他的妻子是一个大嘴巴。几天后,不仅村里的人知道了这件事,连城的文物贩子也听说了。一天下午,一个文物贩子来到谭老汉家,直接开价63万买下了这件宝物。谭老汉一听,知道这个“金蚕”好像没那么简单,就拒绝了他。

俗话说“人皆无罪,背个包就有罪。”谭老汉担心在他手里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被人记住,于是第二天就赶到当地博物馆,把“金蚕”交给了国家。经馆内专家鉴定,“金蚕”实为汉代青铜器,名为“镀金铜蚕”,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镀金铜蚕”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石泉县志》记载,由于石泉县的蚕桑业在古代非常繁荣,再加上镀金技术的发展,很多达官贵人都用“镀金蚕”作为纪念品或祭品。西汉时期,石泉县有一对恩爱夫妻。因为战事吃紧,丈夫要守边,妻子在家养蚕,等待丈夫归来。几年后,妻子已经把当地的蚕桑产业推上了顶峰,而丈夫却战死沙场,再也没有回来。

汉武帝听说后,派人建造了一座“镀金铜蚕”来纪念这对夫妇。如今,谭老汉捐赠的镀金铜蚕成为一带一路前身古丝绸之路的见证,使其一夜之间成为“网络名人”文物,陕西省安康市也将“镀金铜蚕”作为城市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