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王朝更替
?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中国典型的封建社会一般指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朝灭亡的历史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地方政府在独裁统治下完全中央集权,历代沿用所谓秦制。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专政和10多个封建王朝。每一个朝代都有兴盛与衰落,衰落与复兴,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我们来看看封建历史上九个统一朝代的民族造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而来。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年的割据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不幸的是,它死在秦二世,只有短短的16年;汉朝以后达到了406年,但是汉朝分为两个阶段,西汉210年,东汉196年。到了晋朝,西晋和东晋加起来总共才156年,东晋不属于大一统王朝,而属于地方政权;隋朝后三十八年;唐朝享国290年;宋朝的情况和汉朝差不多。北宋南宋共计320年。元朝八十九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至此,封建王朝结束,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能独享三百年江山。
?这似乎是一种必然的规律性。这种历史规律性的原因是什么?
?一、中央集权专政的统治者的昏庸和残暴,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对劳动群众的残酷剥削: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普遍总结前朝崩溃的教训,切身体会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亲身感受到人民反抗的巨大力量, 于是他们得以保持清醒的头脑,竭尽全力去治理,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享乐欲,采取措施安民、利民、翻江倒海。 但这种稳定的局面甚至是一种“盛世”(如文景、贞观、永宣、康干之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后来统治者的昏庸和残暴,这种局面逐渐被破坏。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不惜苛捐杂税,大兴土木,无休止地打仗,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由于统治阶级的官员腐败,无法帮助世界上的统治者,也无法做有益于世界人民的事情。中下层官员竞相贪污剥削,导致人民贫困,直到爆发大规模战争,最终政权更迭。
?第二,土地兼并的不可逆性:每个朝代建立之初,老百姓手中的土地还是比较充足的。古代作为农耕社会,老百姓有口吃有口喝,自然社会稳定。没有多少人想造反。但是随着朝代的发展,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各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亲属和国家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庞大,贵族和地主阶级通过多年的积累,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形成土地等资源“私有制”的社会局面。
?在本文继续之前,需要说明一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自从人类社会的雏形——原始群体形成以来,人类生产的过程也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时间最长的阶段。逐渐演变为人类社会最早的组织形式——血缘家庭,再过渡到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母系氏族公社的出现,大约经历了两三百万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一切都是公有制。人们群居生活,一起采集和猎取食物,把采集到的食物平均分配,过着没有战争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母系制度)阶段,几个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字、方言、宗教、习俗和居住区域,并将这片土地上的自然资源视为己有。部落继续过着和平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部落的扩大,生产力的提高,需要扩大生存、采集和狩猎的区域。为了争夺土地、河流、森林,扩大生活区域,部落之间开始了原始的武装冲突。原有的共同分配、共同劳动的关系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最后发展成为奴隶社会(夏商周,存在约14500年)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的“私有制”。从此,奴隶社会“私有制”造成的阶级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个阶级的两极分化加剧。劳动群众的不满情绪自然暴涨,社会矛盾空前尖锐。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终于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变化最大、分裂最大的“春秋战国”爆发。“战国”时期是继“春秋”时期之后的一场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进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到来。
?在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是统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基础。统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通过支付地租、高利贷、契约租赁、雇佣佃农等方式剥削使用土地的劳动群众的“剩余价值”,但其本质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可见朝代的更替基本都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战争是由“私有制”引起的,而且永远会引起战争。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起义战争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从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到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有起义战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封建社会大规模起义战争有几十次,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更是不计其数。中国起义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战争的根源是战争的根本社会原因。封建社会战争的根源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反动政治统治集团、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争夺势力范围、领土纠纷、意识形态斗争、边界纠纷、争夺战略资源产地和对抗性经济冲突。这些因素是战争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历史学家常说的战争的起因。
只有彻底消灭世界上的“私有制”,才能消除战争的根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第三,社会阶层流转的闭塞:前面说的土地是劳动人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除了温饱,就没有追求更大的权力了吗?没有精神追求吗?当然不是。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阶级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标准。比如世袭制和分封制,又比如九品制固化了阶级和制度。这种情况在科举制度出现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惜这种改善是有限的。虽然科举制度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但教育资源的缺乏和稀缺导致人口非常狭窄,从而导致社会失衡和社会矛盾。有识之士得不到自己的位置。既然体制伸不开,他们自然要推翻你的王朝,重新洗牌。
综上所述,要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永久和平,根本途径是消除各种导致对抗性利益冲突的社会条件,铲除战争的社会根源,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天下才能太平。否则,政权更迭的周期只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节点。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