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发展历程
1938上半年,上海当地组织派何克西等到苏南江阴县西石桥,争取当地游击队梅光弟。
10年6月,新四军1支队授江南抗日义勇军三路,梅光第任司令员,何克西任副司令员。下辖三家200多人的公司。
1月,1支队派参谋长胡发坚负责姜康三路的工作。
5月,新四军第6团向东路(沪宁路东段)发展,在武进县黛溪桥与姜康第3路会合,成立姜康总指挥部。总司令梅光第,副军长叶飞(化名)、何克西、(化名),参谋长乔(化名王明),政治部主任刘(化名)。第六团以姜康二路为名继续向东,
8月,整编苏杭(常州)、长泰(沧)和(无锡)、俞(常熟)地区的抗日武装,并已发展到5000余人,改编为四路:第二路军长,副军长陈振寰,政治局长;第3路司令员何克西,参谋长许,政治局长杨;4路司令员乔,副司令员杨忠,强学增、胡,政治局长鲁平;第五路司令员朱松寿,副司令员梁锦华,参谋长夏光,政治局长张志强;还有两个重机枪连。
5438年6月+10月,蒋康喜退出扬中县老狼街、油坊桥休整,后与新四军前进纵队合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四月至七月,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先后进入苏南敌后,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2008年2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战斗、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5月1日,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以下简称姜康)第三路会师。统一整编后,成立总司令部,由梅光第任总司令,部队继续使用姜康的番号。第六团被称为姜康二路和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