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总结一下高一历史必修课。
从国内外服务联盟到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了公权力,但保留了氏族公社的特点。
2.商业:政治体系是一个内外服务体系,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分封制的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统治)。
主题:同姓血亲
宗法制的目的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长子继承制
内容:建立大小门派体系
功能:有助于团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巩固王权。
工具:仪式和音乐系统
第二课中央集权的建立
知识结构:
1.一致
(1) A .春秋争霸b .战国改革: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性格:胜政府。
2.建立中央集权
(1)确立:a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度。
三官九臣制:三官是宰相、御史和邱(中央政府)。
C.县系统(本地)
(2)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选官评官制度;制定苛刻严格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统一王朝的制度基础。
第三课集权与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汉初郡国并行,导致七国之乱。
2.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措施:建立新朝,设置刺史,颁布恩宠令。
3.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中后期,地方势力加强,藩镇割据出现;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这是藩镇割据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五代十国分裂的结束奠定了基础。
4.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招募精锐部队:“三官”、枢密院、原理;
(2)削去实权:设总判官,任命文官为县令;
3赚钱谷:大部分财富被输送到首都;
(2)影响: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坏处:会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知识结构:
1.三省六部制的建立与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朝划分宰相权力:设行省(丞相府),枢密院管军政,“会计”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一省制(地方)。
2.宰相制度的废除:杀了胡,废了宰相;明成祖成立内阁。
3.清代军事部门
(1)清初:内阁大臣王会议。
(2)雍正设立军部。
A.特点:军机大臣等级不高,皇帝召见,跪下记笔记。
B.影响:清朝行政效率提高,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君主专制的特点:君主对整个国家机器拥有完全的占有和控制,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都绝对服从和顺从于君主。
2.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逐渐集中在皇帝权力的轴心上。二者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集权的过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打了个洞”,归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员自封。
(3)司法上,法律由皇帝颁布,法律掌握在国家手中。
(4)军事上,“强干弱支”,中央宏观部署国军,皇帝独揽军权。
(5)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非黑即白”的文化绝对主义。
4.君主专制的强化表现为相对权力的弱化,国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权机制。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制将相对权力一分为三,体现了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总督无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书省,丞相不设;明成祖建立了内阁。
军部建立于清朝。
5.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历代中央机构的特点: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
秦继承并创造了“三公九郡”的县制
汉汉承秦制,中朝与外国(三公九臣)郡国并行。
隋唐是承前启后,三省六省三州三县都有创新。
宋朝进一步加强了贰负、三司路三级州县。
袁新开发了一省二院一省的省制。
明朝强化废丞相,设内阁、省会、郡。
清朝达到鼎盛,设军部省会县。
6.评价专制主义集权。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整个国家处于皇帝的统一领导之下,皇帝拥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在这样一个独裁社会里,皇帝集教会和国家的职能于一身。他是军事和精神领袖,是行为楷模,是正义大师。他的全能概括了国家的所有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全人类的尊重。他是“世界上的人之一”,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一面帅气的旗帜。
(1)正面效果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负面影响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残酷的;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绝对主义,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大臣、大臣不惜代价;宦官的专制权力和外戚对政治的干预是君主专制的伴生物;明清资本主义出现后,也抑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当时许多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从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远远落后于西方,从而为日后被动挨打埋下了伏笔。
抱歉,我就知道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