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马鞍的历史
汉代就有了马镫,很多史料都有记载,虽然没有考古发现。汉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初步奠定了中国未来2000年的整体疆域,使“一统天下”的观念深入汉人心中,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周边地区,甚至远至中亚、西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国第一次在世界历史的一流竞争中成为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帝国。汉朝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精干的骑兵部队。作为骑兵最重要的工具,马鞍和马镫的存在在汉代,尤其是西汉时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西汉和汉代的考古中,没有发现有关马鞍和马镫的实物证据,如雕塑和绘画。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和本文中的“鞍”字,并不是指广义上用来把马的身体和马的背部分开的所有物品,而是指狭义上的“高桥鞍”。那么,真的如上面所说吗?以下是对此的简要论述。
马鞍和马镫是继完整的马具中继嚼子和马笼头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在那个没有马鞍和马镫的时代,人们不得不骑在赤裸的马背上,还要牵着缰绳或鬃毛,把腿钉在马的肚子上,这样马在奔跑时才不会摔倒。但是,这种方法很不靠谱。首先,骑久了容易疲劳,在奔马上很难有效使用弓箭。在近身格斗中,骑手不能随意使用刀枪,砍或刺都会失败。双刀的冲击力会让骑手随时滑下马背。所以这一时期除了速度,骑兵的战斗力远不如地面上的步兵,所以到达目的地后,骑兵往往下马以步兵的身份进入战场,亚历山大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因为马鞍和马镫是确立骑兵为主要战斗力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