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资料
相传,祖籍宋朝,后来长期居住在鲁。我学的是儒家,但因为不满“礼”的复杂,所以另立新论,召集弟子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对立。据说楚王本来打算攻打宋朝,墨子去劝楚王,模拟攻防像打了败仗似的赢了,楚王只好撤退。参见墨子的思想和观点。
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宋大夫善于为自己省钱辩护。或者孔子合并的时候,或者以后。”因此,后人对他的生平和经历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他是宋人,有的说他是鲁人。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大概出生在一个以木工为生的工匠家庭。当时的社会是“政府主导型社会”,即工匠处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从属于政府,为政府服务,社会地位很低。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所以墨子从小就继承了木工技术,也因为他聪明的思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木匠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精通手工艺,可以和当时的能工巧匠鲁班相媲美。他自称“我的男人”,被称为“穿布的男人”和“婊子”。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俗民。墨子曾在宋代当大夫,自诩“天下无优于君之事,天下无农之难”。他是一个同情“农工之人”的学者。墨子曾以儒为学,学孔子之术,赞尧、舜大禹,学诗、书、春秋等儒家经典。但后来,我渐渐厌倦了儒家繁琐的礼乐,最终放弃了儒家,形成了自己的墨家。
墨子“好学博学”(庄子天下),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的伟人。孟子仍然高度赞扬他的“一个有志于道的学者”的精神:“墨子爱万物,他渴望为之造福天下”(《孟子》);庄子也由衷地赞叹:“墨子真是天下第一,他会很受欢迎的。他虽然憔悴,不死心,但却是个人才,是个丈夫!”(庄子天下)。
但墨子徐为了巩固自己的学说,提出世间有鬼,并教人敬鬼神,从而形成了落后的宗教观。所以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时,受到王充的严厉批评。但无论如何,墨学无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才。
墨子的一生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招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第二,不遗余力反对合并战。
他的“非天命”和“兼爱”理论与儒家的“天命”和“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止境。”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他们很多人都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相传藏书很多,有三车书。《墨子》说“今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也。”梁启超研究私家藏书起源时说:“苏秦出书,陈佐数十;墨子南游,书不多。可见书籍已经普及,私人收纳也相当方便。"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兴起之前,墨家是先秦时期与儒家对立的最大学派,与“显学”并列。
墨家也是一个组织纪律性很强的群体。最高领袖称为“巨人”,所有墨家成员称为“墨家”。他们必须服从巨人的领导和指挥,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也就是说他们至死都不会回头。
墨子的思想* * *有十个命题:兼爱、互不侵犯、尚贤、尚同、节俭、节俭、不乐、有志气、无知者死,其中兼爱是核心,节俭、尚贤是基本点。
墨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广泛接受弟子,一般弟子数百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墨家。墨子游历甚广,东起齐国,西至郑、魏,南至楚、越。他还与败者据理力争,成功阻止了楚国对宋的侵略战争。
墨子在明辩理论上也有所建树,成为战国时期明辩思潮的源头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韩非子》、《庄子》、《鲁春秋》、《淮南子》等书中均有体现,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撰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天资聪颖。据说他从木头上砍下的车轴可以承受600公斤重的物体。看到鹰和鸟在天上飞,他做了一个可以在天上飞三天的木风筝;它还比当时技术娴熟的公交圆盘更早发明了梯子等等;看到满山的野果壳都被雨水浸泡,他们发明了坑布法,引导村民染布。墨子还把对坑布技术的认识上升到哲学思考的高度,这就是他后来的名篇《染》。因此,这个墨子仍然是一个发明家和科学家。
他还擅长守城,弟子们把他的守城经验总结成二十一条。在军事上,我懂得以兵控兵,以战控战,以技控技,以武控兵。为此,他写下了《不攻》《准备城门》等一系列著名的军事文章。
墨子在学习中经常将所学与实践相比较,写出了《非儒非乐》、《丧节》、《用节》等名篇。很多名家投奔墨子,墨家初具规模。墨子不仅赋予弟子思想理论,更注重实践中的学习。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出兵作战。历史上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些涉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如力学、光学、声学等等。针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首先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早于西方。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因为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所以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
墨子隐居于鲁山县熊北乡黑印寺,葬于此。现有土吊沟、黑音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