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一直没有解除?
这种物资的缺乏和战争的常态化也使得北方少数民族难以成熟。所谓难以成熟,就是他们很难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帝国,能够长久存在。依靠强人政治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说了算,但是会吵一阵子,很快就会消失。最后会再次解体,被其他民族取代。
但由于石敬瑭把十六州给了契丹,契丹就拥有了十六州的耕地,同时获得了更好的战略缓冲屏障。这使得北方的少数民族国家有了成长的环境。由此,北方孕育了辽、西夏、金、蒙古等一系列大国。在这些北方列强的反复打击下,宋朝先是半壁江山,后又是全国沦陷。作为汉族主导的中原王朝,第一次让位于少数民族,中国成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由此,一些历史研究者得出结论,十六州是中原国家与北方少数民族国家之间的生命线。
谁拥有这个地区,谁就能活下来。这一结论在历史上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从蒙古人手中夺取领土,以汉人为主的明朝,夺得十六州。但是,为什么最后输给了少数民族国家?而且明朝不仅拥有十六郡,而且拥有比历史上汉唐那样的大一统国家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汉唐时期的边境地区比较开放。虽然也有驻军,但从军队设置和军队数量来看,明朝远强于汉唐。
由于明朝占据了十六州,同时在边境地区囤积重兵,使得明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打击能力很强。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按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方的少数民族很难成长起来。但为什么在如此恶劣恶劣的环境下,满清不仅成长起来,而且最终灭亡了明朝?你不是说十六郡是南北的生命线吗?为什么十六州法在当时会失败?我觉得不是十六州法无效,而是明朝过度使用了。怎么解释呢?
其实,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中原国家和少数民族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少数民族国家离不开中原国家。首先是因为中原国家可以提供丰富的粮食,这是少数民族国家所缺乏的。其次,中原各国文化发达,政治制度稳定,人民循规蹈矩,伦理道德先进。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国家需要学习的。事实上,中原国家离不开少数民族国家。
一方面,少数民族国家对中原国家是一个很好的屏障。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被断代的古国。文明之所以没有被断代,与中华民族本身的内向性密切相关,但也离不开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屏障作用。也就是说,实际上历史上,西方国家发动过多次试图进入中原国家的战争,包括鬼党、鬼爽王朝、西辽、帖木儿帝国等。,但实际上他们未能到达中原。究其原因,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屏障作用不无关系。
另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国家可以为中原国家提供战马、皮毛、药材等。没有这些支撑,中原国军的战斗力和综合国力都会被削弱。因此,汉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各国建立了良好的朝贡体系。此外,由于当时北方民族众多,中原各国不断分裂瓦解,导致北方无法扩张。但明朝一方面不断压缩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在边防上投入大量的军事力量。这样的话,北方其实也没有什么改变的机会。整个明朝,北方以蒙古族为主,没有再演变成其他民族。
但是由于强大的镇压,明朝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最后还是把自己压垮了。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给了北方喘息的机会。努尔哈赤抓住了这个机会,仅仅依靠13甲胄起义,最终发展到推翻明朝。如果明朝没有在边境地区投入大量军力打压北方,最终也不会拖垮自己,也不会给北方重新崛起的机会。明朝可能会变,但肯定不会被少数民族政权取代。(参考:
宋史、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