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的开埠和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哪些历史背景?
1978 65438+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来说,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不适用于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新时期党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会议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 12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文革后,中国经济濒临崩溃,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到1978年,虽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24亿元,比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但年均增长达到6.8%,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仍然贫穷,技术相对落后,而且文革之后,中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统治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次上台,试图全面改革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邓小平的复出和他的改革尝试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支持。
计划经济曾被视为社会主义和* * *生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政企职责不分,忽视了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不能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生产的商品数量是计划好的,购买商品需要相应的商品券(如粮票),消费者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3.工农业生产和商品经营是生产资料的强制性公有制,不允许个人拥有私有财产,所有的劳动成果都会被平分,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知道靠“大锅饭”生活,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为了尽快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邓小平和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 * *生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变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一改革的经济方面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随后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