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玉俑是用来做什么的?
古代的玉俑是用来埋葬的。
玉俑也叫玉衣。玉衣出现在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目前,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江苏徐州北东山汉墓和山东临沂洪家店汉墓中都发现了属于这一时期的器物。玉衣存在的下限大约是东汉末年或者三国初期。
安徽亳县董家村汉墓出土玉衣的确切年代为汉武帝颜夕七年(公元164年),是目前所见实物中最晚的一件。据《三国志》记载,文帝、曹丕于黄三年(公元222年)禁止使用玉衣,但在考古发掘中尚未见到三国以后的玉衣。
扩展数据:
秦汉时期的玉俑比以前有更多的种类,包括武士、侍女、仆人和乐舞俑。南方有很多木俑,有的还画着衣服。在其他地方,有许多用玉、陶、石、木、金属等原料制作的俑,讲究传神。晋南北朝制作多样,南边继承中国传统,有瓷俑。北方有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
隋唐俑体积大,制作精美,三色俑是盛唐时期的制作高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保存的唐三彩创作,包括陕西乾县义德太子李崇润墓出土的三色胎骑猎俑,xi安鲍忠村墓出土的唐代骆驼穿乐舞俑。
这些俑的特点是形象高大矫健,表情生动传神,可谓形神兼备。也体现了盛唐时期中华民族富于创造性和高傲的民族气质。
五代以后,俑葬开始失传。金元墓中有陶塑砖雕打杂剧的俑,一般是群像刻画,还有舞台布景,更为生动,是制作俑的高潮,山西出土的居多。
百度百科-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