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历史真相。张飞是个会写诗会画画的美男子。
这座石像高约四米,宽三米多。据当地传说,这是唐代工匠在张飞扎寨为纪念“五虎将军”而制作的特殊雕塑。据说这个“张飞”心地善良,耳朵长,嘴唇厚,脸上没有胡子,与《三国演义》和人们心目中的张飞形象大相径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经对画像进行过测量和鉴定,发现它确实建于唐代。至于到底是不是张飞,虽然考古学家还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这座石像的发现,却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张飞的真面目。
很奇怪的现象是,2000年对刘备的“大耳大肩,双手齐膝”,关羽的“帅胡子”,“帅长相”都有详细描述,而对张飞的长相却只字未提。正因为如此,罗贯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三国年间,他夸大张飞的形象,说张飞“长八尺,豹头豹眼,须发皆须,声如雷鸣。”脱脱是另一个钟馗。
在剧中,张飞不仅是豹子头和虎胡子,还为张飞增加了一张黑脸。其实小说戏曲中的红脸关公是有根据的,黑脸张飞完全是艺术家的想象,也是戏剧艺术本身的需要。可以想象,一个红脸的关公和一个黑脸的张飞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艺术效果无疑是非常显著的。
张飞有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做皇后,在强调后妃美貌的古代,至少容貌要算好的。所以有学者认为他们的父亲张飞本人也差不了多少。但由于官方记载的缺失,究竟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还是建阳张飞英的张飞才是张飞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待解之谜。
民间有句话:“张飞穿针三三三五四,粗中有细。”这是事实。张飞不是野人。
据《三国演义》记载,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备从襄阳撤退。曹操派人追了一天一夜。在当阳,曹操的骑兵追上了他。刘备抛弃妻儿逃走,留下张飞带领二十余骑。就在这关键时刻,张飞领兵拆毁当阳桥。一个人立刻拿着长矛对着河水喊道:“我是张翼德,但我能一起死吗?”敌人被他的勇敢吓住了,不敢上前,从而解决了刘备的危险。另一方面,《三国志》第四十二章对这段历史有更详细的描述,说张飞设下迷局阻挡曹操的追兵,命令士兵在桥后的树林中拂尘。他“立即把长矛扔在桥上”,而曹骏“认为这是一个计划,但不敢靠近”。曹操亲自来了。张飞见此,邀敌出战,“声如巨雷。”张飞见敌军稍有后退,信心大增,邀战之声更大。他把曹操身边的将军夏侯杰吓得“肠子都裂了,倒在马下。”正是这一声巨响,击退了曹操的军队,使刘备得以逃脱。这段历史事实记录得太简略了。其实就算仅凭张飞的吼声破了他的喉咙,恐怕也不够曹操的数万大军用。你还有别的顾忌,怕诸葛亮埋伏是退兵的理由。但他们绝不会想到,这不是孔明的妙计,而是勇敢的张飞的计谋和勇气。如果他们知道自己被张飞耍过一次,曹操也不会生气。
另一件事也体现了张飞的足智多谋。公元215年,曹操命张合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巴西当曲县,时任巴西太守的张飞率领一万人迎敌。两军在这里对峙了五十多天。后来张飞灵机一动,故意把敌人引到一条狭窄的山路上。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在恶作剧,什么时候来。张飞率领精兵绕到敌后,发动奇袭。敌军虽多,但由于地形有限,前后无法互帮,不知所措。在这场战斗中,张飞大获全胜。曹骏将军张合,带着十多支残兵败将,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