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录历史的中心是什么
《史记》130篇,52万余字,记录了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贯通古今之变,形成家言”的史学知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记通史。作为通史,不同于以往的《春秋》、《战国策》等史书只记载某一时期,而是记载了轩辕氏自汉初至汉末,历时三千年,包罗万象,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盛于终,见盛衰,行于验(《太史公序》)。所谓“天人之学”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被后世的“正史”所传承。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一种传记体,它不同于以往史书所采用的年代体,或受地域限制的民族体,而是以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内容。这是历史文体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创举。从此,从班固写的《韩曙》到民国初年的《清史稿》,两千年来修订的历史,虽然个别名称有所增补和变动,但最重要的学科和传记无一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成为一种传统。同时,《史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全书共130篇,其中人物传记12篇,表格10张,书籍8本,家族30家,人物传记70篇,526515字。其中,传记和传记是主体。
《传》是全书的大纲,按年月时间记载皇帝的言行。
“表”用表格列出世系、人物和历史事件。
《书》记述了制度的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军法、社会经济、河流地理等各个方面。
“世家”描述的是诸侯封国的历史遗迹和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
《列传》是除帝王将相以外的其他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中的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前文是人物的生活描写,都是由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轶事组成;正文后会加上作者的评语或感想,通常以“太师龚玥”开头。内容可能包括作者的个人经历,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搜集资料的过程,但仍然侧重于评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这也与司马迁在序言中提出的“研究天人关系”的写作目标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