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详细说明杨迪皇帝对朝鲜的远征?

在隋朝杨迪统治期间,他三次征服朝鲜(今天的朝鲜)。

第一次:

604年,杨迪·杨光皇帝登基。亡国之君很有能力。他登基后,修建了洛阳和大运河,南征越南,北巡长城。607年,为了向土耳其人炫耀武力,杨迪率领50万大军和65438+万骑兵首次巡视北方。试想一下,此时的隋军军容浩荡,旌旗沉重,绵延不绝,甚至在军中修建了一座“步行城”,可容纳数百人,底下有轮子,远看像一座移动的城堡。远在10里之外的塞外胡人,都在等风跪地。炀帝在东突的启民可汗营地偶然遇到了高句丽派往土耳其的使者。炀帝告诉他姬子和汉朝四郡的情况,并告诉他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侵犯的领土。命令他回国,并告诉韩国国王,他将于611年再次访问涿县(北京附近),命令韩国国王亲自来这里,并威胁要在他面前出现。几年后,炀帝真的再次北上,高丽王却根本不敢来。杨迪皇帝以没有见到朝鲜国王为借口,命令全国各地的士兵明年在卓君集合,征服朝鲜,理由是他不尊重礼节。

612年,炀帝亲征,向朝鲜要文。有一句话:“高丽小丑,迷而不恭,拜辽东之地...朝圣的仪式,拒绝亲自去做...拒绝了王人,与你的心无关。”各路聚集在的隋军兵马已达113万。举着千里之外的一面旗帜,隋书说:“没有什么比得上古代开创事业的繁荣。”隋军的第一批部队花了40天离开,卓君的尾巴才结束。杨迪皇帝的皇家军营绵延80英里。杨光出道前,曾指示“吊死百姓之罪,不为功名”,不允许将领带兵,随意杀戮,听候指示,擅自决策。炀帝借此宣扬中国的大国尊严和仁政,反而被高句丽所取。隋军开局顺利。渡过辽河后,歼灭东海岸高句丽军一万余人,直抵辽阳城下。辽阳是辽东、高丽的重镇。在隋军的猛攻下,守军要求投降,将军们却不敢决断,只好停战请示。守军趁机再次补缺,修整兵马,再战,于是有了三次。另一方面,由名将宇文述领兵三十万,令将士舍粮轻装,绕过辽东诸城,南渡鸭绿江,一日七胜,渡过青川江,直取平壤城下。然而城池很深,士兵没有食物,所以他们又冻又饿。宇文述只好撤退,韩军从后方追击。全军溃败,辽东只剩下2700人。隋水军渡海,在大通河口登陆。他在距离平壤60英里的地方击败了高句丽军队,并以4万精锐士兵攻击了这座城市。他遭到伏击并被击败,但只有几千人返回。两条高丽路都是先赢后输,炀帝的军队也被困在了坚城之下。不得已,他下令调兵。正是因为炀帝对朝鲜的征服以惨败告终,隋军损失了30多万人。

第二次:

613年,炀帝又亲征朝鲜。这一次,隋军包围了辽阳城,昼夜不停地猛攻了20多天。辽阳危在旦夕,但此时负责监管粮草运输的杨玄感叛变,炀帝不得不退兵回国平定乱局,军队资产装备全部荒废。高句丽的二次招募并没有失败,但是半途而废并没有达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

614年,炀帝三次出使朝鲜,隋军在北沙城(今辽宁进贤县东大黑山)大败高句丽军。高句丽和隋经过三年的战争,国力早已消耗殆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我们不得不和杨迪讲和,把逃到朝鲜的隋将军胡思政送回来。炀帝也乐得有个台阶,省去了前两次失败的屈辱。再加上此时隋征韩已有诸多怨言,天下大乱。“贼蜂无数。”那就别打了,讲和吧。后来,炀帝突然想起来,他还是坚持要高丽王来隋朝迎接他,可是高丽王不行。炀帝又大怒,下令四征朝鲜,但因国内动乱而作罢。

杨迪第三次进攻朝鲜是第一次失败,失去的老师对庞大的隋朝来说并不是致命的。但是,百万教师的粮草和交通所需的人力却是这个数的数倍。民不聊生的耕种庄稼,政府的侵略和强制,连年不绝的兵役和徭役,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末之变,甚至亡国。高句丽拒绝隋百万大军出国,拖到亡国。一方面是真的顽强善战,另一方面是用一贯的“战败即投降”的流氓政策救了。隋朝战役后,高句丽模仿中国古代的做法,用战死的隋军的尸体做了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纪念碑,称为“静观”。难道不知道隋末的乱世即将导致中国最辉煌的唐朝,高句丽离民族灭亡之日也不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