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被诸葛亮逮捕过几次?

孟获七次被诸葛亮逮捕。

三国时期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的军队俘虏后投降,从此再也没有反叛过。据《汉书·晋书·春秋》记载,在蜀汉第一任统治者刘备去世前后,孟获(彝族)跟随益州郡姓起兵反蜀,煽动外族与他一起造反。汉朝丞相诸葛亮亲征南中,屡战屡胜。听说有个叫孟获的人,一直受到当地外族和汉人的敬仰,于是出兵攻打孟获,在盘东将其抓获。

诸葛亮接受了从军的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换来了南蜀汉的民心。后来平定南中,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任钦差大臣。之后直到诸葛亮去世,蜀汉南方再无人敢造反。

“七擒七纵”最早的起源是《华阳国志》第四卷《南中志》。此外,《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有简要记载,引自汉晋《春秋》。但是,在《三国志》的历史中,并没有直接记载蜀志、诸葛亮传、范良极和当时军队的首领李惠卢开川。

1983年4月,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苗岳先生在第一届全国《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诸葛亮有这么大的本事,随便放了孟获,抓了孟获还像个孩子。云南历史著名专家、西南史地专家、原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在《诸葛亮南征路线考辨》一文中说,七擒孟获之事只是民间传说,方志中有记载,不值得争论。

方先生在《彝史稿》一书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考证,认为诸葛亮七擒孟获之说“若有其事,纯属虚构。”当代著名三国史专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谭先生也在《诸葛亮《七题孟获》质疑》一文中说,诸葛亮不杀孟获几乎是离奇的,但《七题七纵》是不可思议的。

黄承宗先生指出,关于孟获七擒的地点,据《云南元略》记载,孟获七擒:第一擒在白崖,即今赵州定西岭。在邓舍豪猪洞,即现在的邓川郡捕获的一只。其中一个是在佛光村抓获的,现在的朗琼县巡检司是东二里。运河山上的一次捕获。一擒于隘店,今顺宁府之地。一部攻占于怒江,今腾越州保山县境内。一次火攻,攻陷山谷,也就是怒江的蛇谷。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覆盖了云南省的广大区域。从交通情况来看,是士兵在行走,马匹在搬运行李。

诸葛亮南征始于建兴三年春,平定叛乱回到成都时已是秋天。从成都出发,到达“五月过泸沽河,寸草不生”的渡江地点,已经三四个月了。剩下的时间,就算一直走,也走不完所有的点,更别说还得七个地方打。

黄承宗认为,“七逃七纵”的故事其实并不存在。后来渲染《三国演义》和剧本,使得剧情特别离奇荒诞。其实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势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反对汉朝以来的任命官员统治和派兵驻守的政策。他不用留人也不用留兵,更不用说往华南运粮食了。他不仅赢得了当地领导为他工作,而且还得到了金、银、丹、漆、牛和战马。这个国家有丰富的军事资本。这样他就可以专事北伐中原,同时维持后方华南的稳定。

扩展数据

学术界对孟获一直有争议。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志专家张花兰先生撰写了《孟获之辩》,称孟获“无所为公”。他认为:陈寿之(指诸宸《三国志》)是华南高定的叛徒,写了很多书。如果他有一个同时被中国人和外国人侍奉的孟获,他会有一点安宁。他的人被俘虏了七次,他的名字叫‘增益’。世界上有这样的巧合吗?

黄承宗认为孟获确有其人,虽然其生卒年无法考证。孟获的籍贯、家世,多与南中姓氏有关。云南昭通三中著名的“孟晓居碑”出土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昭通县县城白泥井。碑上记载,汉代孟姓是历史上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姓氏之一。

关于孟获的历史记载非常简略,《汉书·晋书·春秋》只记载他是一个“被外族侍奉”的首领。他是韩还是易?长期以来形成了两种观点。按照一派史家的说法,孟获的民族是汉族。另一派史家认为孟获是夷。?

支持汉派的理由是,虽然孟姓是南平历史上最流行的姓氏,但孟姓分为朱体孟和建宁孟。朱体孟家自西汉以来一直在内地做官。建宁孟氏被朱体孟南迁。三国时,有孟雁(朱棣)、孟获、孟淦和赨梦。虽然有彝族祖先是孟获的传说,也有彝族帮助诸葛亮打败孟获的传说。所以孟获可能是南移的汉族。

但支持彝族的人认为,历史上少数民族的首领世世代代都有中国姓氏,所以不能以姓氏来判断他们的族群。至于少数民族,则是被历代统治者唆使自相残杀,或被下令镇压。所以,彝族人帮助诸葛亮打孟获的事实不能作为孟获是汉族人而不是彝族人的证据。

黄承宗认为,在南中历史上,楚人记载的一些最脍炙人口的名字——王典,确实居住在南中。其实他们的势力时有波动,但他们是少数,长期与当地民族融合。他们大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迁移到南中的。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基本是普遍存在的。当然,这种情况下的族群被视为当地的原住民。孟获的族群应该是彝族。在贵州整理彝文典籍时,还发现了孟的族谱记载。

百度百科-孟获(三国时期中国中南部少数民族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