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水浒传》中的游民文化。急!!!!!!!!!!!!!!!!!
水浒还通过江湖话语的营造来影响观众。书中很多词语成为流行语,活跃在后世人们的口头言语中,甚至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和行为的指南。比如“英雄”一词,唐代就有,但当时多指文人,而《水浒传》专指侠士。这种意思是后人普遍接受的。水浒之后,人们把那些敢于犯罪,有点忠义的勇武之士称为“英雄”。过去,我们遇到一个强盗,你不知道怎么称呼他。现在你可以称他为“英雄”。再比如高速公路抢劫入室盗窃,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有了《水浒传》的故事,人们知道了“不义之财,可以毫无阻碍地取”这句话,这句话放在《水浒传》的语境中绝对正确。凡是抢人抢钱的,都以此为俗语。这笔“不义之财”是谁赚的?反正取决于篡位者,其实就变成了“强盗逻辑”别人,比如聚义、江湖、讲和、上梁山、逼梁山替天行道、瓮中吃酒、大块吃肉等等。,既反映了流浪者的思想意识,又表达了他们的向往。这些话所承载的思想和情感传播到各行各业,对无家可归者的影响最大,因为水浒讲的道理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
《水浒传》特别赞美“聚义”,描写反主流社会的人和同样命运的人结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水浒传》为游民组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规则,与其构建的话语体系相辅相成。后来很多游民组织都借鉴了水浒传,尤其是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天地会。
天地会的成立和性质在学术界有争议。但成立后受《水浒传》影响,这一点并无争议。加入天地会的手续很复杂。他的《自序诗》前两句是“桃园三香结义,宋江深情义”,可见是受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影响。天地会有严格的组织结构和详细的组织规则。比如天地会内外八堂的搭建,都是借用水浒。水浒传中,浪子们学到了江湖中的同路人交往要有规矩,就是江湖中奉为最高准则的“忠”。真正的忠诚是流浪者的道德。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让忠义进入江湖。从此深入江湖人的内心,甚至极大地影响了其他阶层的人。为了忠诚,“江湖第一忠义”的大众道德观念如此深入人心,应该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功劳。《水浒传》创造了江湖话语,活跃在人们的口头言语中,为江湖人所接受,成为江湖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或依据。
《水浒传》中的江湖丰富生动,对其受众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鲁迅说我们的社会有《水浒》《三国》精神,这当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不能否认《水浒传》的广泛流传也是原因之一。清代学者钱大昕在《真俗》中说“三教之外还有一教”,那就是“小说教”。极端小说对人的思想影响很大。现在也是这种情况。所以通俗艺术的作家要有社会责任感,更要谨慎。遗憾的是,现在一些通俗艺术的创作者,在历史观念和思想上甚至落后于古代的江湖艺人。我们可以想象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作品搬上银幕,传播给更广泛的大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