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河村干河村的由来
村北有一座圣人庙(关圣仁)。寺庙后面有一条沟,叫圣沟。沟里有一个泉,叫水笙泉。圣水泉泉水叮咚,常年湍急流淌,流经村庄,浇灌了100多亩良田。因此,它被命名为水润村。
康熙年间,时任汾西县县长的毛炯、姜武龙都是江南人。他们上岗后,带来了江南先进的种植技术,养蚕、植棉、细纱、织布,亲自监督管理滩里滩、上团白滩、团白滩、干河滩、小河滩五个滩,并在五个滩内修筑行洪渠,引洪水泛滥。此后,该村的堤岸逐年加高。原本高于汾河河滩的村庄,在洪水的冲刷下,河滩已经逐年抬高,圣水泉的泉水也因河滩而抬高。山洪慢慢泛滥,没有水了,村民就改名叫干河村。清顺治年间,汾西县令改干河村为干河镇。辖:杨瓦庄、石庄村、三交村、小河村、平原村。解放后,干河镇改为干河区,辖官杨家庄、三交、小河、平原、石庄,村里驻有派出所、税务所等职能部门。洪赵合并后,属洪洞郡(1958分郡)。
赵城县管辖期间,干河为乡政府所在地,辖杨瓦庄、三交村、小河村、干河村、石庄村、北石明村、尚月村、平原村、北原村。干河乡合并1961。
1985年,经县政府批准,堤村乡成立干河办事处,辖干河村、小河村、三交村、杨瓦庄村、石庄村、平原村(1987年撤销)。
该村最繁荣的时期是清朝顺治至光绪年间。村里的汾河河滩上有24家水磨和9家油坊,村里还有20多家小商店,如油坊、染坊、当铺、木工店、铁匠、粮店等。每到集日,村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叫卖声、笑声,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
这个村子土地肥沃,灌溉方便。顺治年间,修建了一条全长13里的行洪渠,可灌溉汾西县枣坪村以南1,000余亩,途经沟底村以东、团白河南弯。汾河岸西还有一条上运河。汾西县知县有一首顺口溜,里面写着干河盛产红枣:字日:汾西县是个好地方,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新疆,李三南关七里店,古县墙上一家(糊)店,地下煤硫不断,干河枣八尺长。由此可见当时汾西干河村的影响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