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用红三军团?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苏区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跃在闽西、赣南以及湘西、鄂西、湘、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整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计划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组织成四个方面军。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军、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兵团,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吴公军与公八军合编为第3军,驻湖北大冶,彭任总司令,滕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边界的一些地方红军部队组成了红十六军,也编入了第三军团。7月,由湘鄂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的红四军、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局会师,组成第二军,贺龙任总司令,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鄂豫皖红军当时没有编成四方面军。

1930年8月下旬,第一、第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后,在两军前委联席会议上,以彭为书记的第三军团前委提出成立第一军团和总前委,第三军团编入第一军团系统。也就是说,不再将第三军团扩编为第三军团。彭对说:“从战略上看,我赞成把第三军团组织为统一指挥的第一军团,这是革命的需要。”第一,第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采纳了第三军团前委的这一建议,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第一军团总政委兼总前委书记。就这样,第三集团军没有成立。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红军与红十五军团在河南商城以南的长竹园会师,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同年6月165438+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湖北七里坪成立,许任总司令,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934 10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贵州印江会师,成立了以贺龙、任为首的总指挥部。7月初,1936,第二、第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奉命组成长征中的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司令,任政治委员。

1933年秋,中央军委也有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军团合并为第三军团的计划。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这四个军团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随一方面军参加长征,因此联合计划未能实现。(摘自《党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编为一、二、四军,不编第三军。为什么?目前流行的说法是,中央曾计划将红军第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大为红军。后来,彭同志主动提出将第3军团和第1军团合并为红军,放弃了单独将其扩大为红军的计划,导致人员不足。但据史料记载,红三军团的缺失还有其他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一个从军队到军队的曲折过程。在1930、1之前,中央没有对红军进行统一规划。当时中央认为:“目前国内只有、彭的部队可以称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称红军。”只能算游击队(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25日)。所以各地红军的建立和指定都会各行其是。

1930 65438+10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统一红军的番号和编制,组织几个大的红军编成1至8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规划。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城市编成军团,一个是“湘鄂赣交界的三、四、五军”;一个是“湘鄂边二、六、十军”;还有“闽粤桂第十一、十二、七军”(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1930 4月15)。这是红军第一个组建军团的计划。5月,全国红军代表大会对这一计划作了调整,决定组建四个军团,即第四、第三军团为第一军团,第二、第六军团为第二军团,第五、第八军团为第三军团,第十一、第十二军团为第四军团。6、7月,分别成立了红一、二、三军团,仅四军团未成立。从我们目前看到的史料来看,这一时期,中央和军委并没有下达组建军队的指示。

8月23日,1930,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城会师,随即组成红军第一军。中央得知消息前后,仍未下达组建军队的指示。八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致函长江局,并转送湖南省委、湘鄂赣前委、湘赣后委,即《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方针的指示》,其中提到:“据报第三、第四、第五、第八军已取得联系...对你来说,有以下紧急指示...关于红军...一、二、三军团要成立总指挥部,中央决定以朱德同志为总指挥。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报道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从来不用红军的称谓,而是用第三、第四、第五、第八军的称谓。另一方面,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建立是自发的。毛泽东同志在9月1930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一、三军会师后,为了指挥一、三军,一、三军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以毛泽东为书记,公开组织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朱德为总司令,为总政治委员,杨为总政治委员。9月20日,彭同志也向中央报告:“现在我们已在军事上组织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方面军。“可见,红军是根据第二次进攻长沙的军事需要,由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为便于指挥而组建的。

以鄂豫皖红军为基础的红四方面军也是自己建立的。在这个地区,我党建立红军较早。1930年4月,中央军事部计划组建红军兵团时,决定这一地区的红军暂不编为兵团,“待其发展水平确定后”。5月,全国红军代表大会决定将红军编成红一方面军等四个军团。6月,在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的工作计划中,计划将鄂豫皖红军和鄂北红九军合编为红四军团,但最后没有编进去。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要求取消红军各团、各方面军,统一为一至七军,鄂豫皖红军按统一计划统一为红四方面军。1931年1月,红四军正式成立。中央在这里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兵团和军的意见。165438+10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发布通令:决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取消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总政治委员的名称和组织,中华苏维埃红军、海军、空军、陆军全部集中统一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之下。”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并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就像红军成立时的情况一样,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是出于军事指挥的需要。当时,红四方面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联合进攻黄安县,红四方面军成立统一指挥。

诚然,中央曾经有过组织军队的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计划没有实现。1931、1年2月4日,中央对苏区中央分局、红军省委、政委作出指示,即“敌人进攻的军事安排,红军行动的方向和编制”:“现在红军应改编为一、二、六、七、八、十六个军。红军十六军还在,现有的3师要尽可能扩大。东江红军成立独立师。上述各军打通后,统一归一方面军指挥,鄂豫皖四方面军扩大为四、九两军。湘鄂西的第三军,首先要编两个师。鄂北的红九军被改编成一个独立的师。在这三个部分,应建立红军第二方面军,归鄂豫皖苏区革命委员会管辖。”按照中央的计划,当时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基本上都编入了一、二方面军。但这一计划没有实施,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打通湖南、鄂西、鄂北之前就先成立了。后来,该地区得知中央的这一指示后,也计划改名为红二方面军。张、陈昌浩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这里的红军“仍称红军第四军,今后改称第二军”(张、陈昌浩3月1932、21日给中央的《关于豫南、皖西形势的报告》)。这个计划从未付诸实施。不能不说这是红三军团不足的重要原因。

红军和四方面军的建立虽然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是事实。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很困难,各地情况瞬息万变。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个机构。1933年5月2日,中央军委在《关于红军组织结构变动和各军干部任免的通知》中提到了一、二、四方面军,表示中央另有组织红二方面军的计划。6月7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整编红军第一军独立军团的总命令》,要求新组建红军第六、第七、第九军团。次年8月后,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红军第八、第十军团。当时红军下辖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军团,总兵力1.4万。1932年秋入川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展为5个军,共8万人。作为红军主力的,除了这两个部门,还有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央指示合编为红二军团,第三军团不得不缺人。5438年6月+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师,65438年8月+0937年,这三支红军主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红三方面军无需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