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诗是什么?
传说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江南才女苏在第三集被无辜杀害。
两个才貌双全的女人,宁愿折也不投降。
传说中的朱元璋皇帝用了几集来讲述“江南苏楚”的故事。元末明初,江浙地区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才女——苏和楚,又名“江南苏楚”,她们因与浙江四贤刘伯温交往而闻名。他们经常参加当时浙江著名的“兰溪会”,会上谈论,吟诗作赋。
一天,苏出现在梧州城,她来到朱元璋女儿的布告前,向不识字的人解释布告的内容。朱元璋的干儿子被苏的美貌所震惊,于是找了个理由把苏带走。他想把苏献给他的父亲朱元璋以示孝顺。
第二天,朱元璋审理了胡的案子,因为胡攻城后将一名青楼女子掳掠到她家。胡在法庭上指出,朱元璋的干儿子献了一位美丽的姑娘苏。朱元璋把苏告上了法庭。为了整顿军纪,朱元璋毅然将胡斩首。同时他很认真地说:“看来女人是坏水。这个说法是对的。如果留下女人,我的士兵就会充满邪恶的想法。”于是他下令把所有女人拉出来斩首。
一听到这个,女人们就大叫起来。苏冷笑道:“只有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样能得天下吗?”
“小姐看起来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由于时间和场合的需要,我不得不抱歉,不得不借用你的头。”
面对意外,苏不但不怕求饶,反而大骂朱元璋:“我原以为朱元璋军纪严明,深得民心,没想到他如此狠毒。跟土匪有什么区别?”“朱元璋,你是个懦夫!你害怕女人,甚至害怕美女。美丽是一种罪吗?总有一天你会背叛你的家人!”
如花似玉的苏被朱元璋误杀。后来朱元璋才知道,他杀了一个江南有名的才女,而她和刘伯温有着亲密的友谊。苏之死引起了浙江四贤的集体抗议。为了表示或真或假的忏悔,朱元璋在苏墓前立了一座十多尺高的“罪碑”。见朱如此自责,刘伯温决定帮助他。
另一位才女楚的故事更加感人。她的故事贯穿了很多集。苏死后,楚发誓要为她报仇。为了在群臣面前羞辱朱元璋,楚女扮男装,跟随李参加乡试,然后进宫考试。她在进宫考试时,政见触怒了朱元璋,差点被朱元璋刺死。多亏了刘伯温等人的帮助,楚逃脱了,却被朱元璋投入了监狱。
刘伯温和李向朱元璋进谏救楚,用一碗泔水证明了楚就是救朱元璋一命的人,朱元璋答应放了他。当楚以女人的身份出现在朱元璋面前时,她的容貌和才华盖过了所有后宫嫔妃。朱元璋被他的美貌迷惑,想立刻收他为妾。但是,他多次被楚拒绝。最后,楚为了救自己的心腹李而牺牲自己,上吊自杀。
虽然很美,但这是个假故事。
两位女性不仅才貌双全,而且义正言辞,不屈不挠,让人感触颇深。但是它们真的存在吗?可以肯定的是,史书上没有记载。那么,兰溪的民俗呢?
为此,记者向兰溪市文化馆了解情况。
研究兰溪民间故事多年的童希军听到电视剧里的故事,笑着说:“编的!”他说,如果不是编造的,你怎么连名字和细节都知道的这么清楚?他认为这是典型的“穿靴戴帽”手法。据他了解,兰溪民间历史传说中没有苏和楚,但有几个朱元璋的故事。
其中有一本是童希钧根据民间故事编的《砍下的松树会长出头来》。
据说朱元璋带兵征服天下,在兰溪与元军作战。小夜曲守寡的朱元璋,一路退到了通店村和三泉交界处的朱干山。竹竿山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树。当他站在山上时,他看到山脚下有许多士兵,像蚂蚁一样,柱子山被铁桶包围着。
朱元璋恼了,忍不住拔剑。砰的一声,一棵松树被拦腰砍断。岂知这一砍并无大碍,引得身边军师刘基拍手大笑:“主公,有办法!我们可以趁黑命令士兵多砍些松树...你想,如果我们把松树留一人高,穿上衣服,岂不是一个部落?”朱元璋非常高兴,命令士兵按照计划行动。
半夜,竹竿山鼓声雷动,火光冲天。袁兵在山脚下睁开眼睛,看到所有的山和码头都是朱元璋的叛军。他想不通这些天兵从哪里来,吓得魂不附体。朱元璋杀出重围后,想起柱子山已被砍得粉碎,于是向天许愿说:“松树,松树,你为朱元璋立下了大功,愿你被砍后再长出来……”
兰溪民间流传的朱元璋的故事,在长乐等地也有,但苏和楚的故事,实在是闻所未闻。
说到民间传说,最流行的一个是苏的姐姐的《苏小妹》。传说她是苏东坡的妹妹,美丽又有才华。广为流传的是她和秦观在洞房偷情。但事实上,秦观第一次遇见苏轼的时候,已经29岁,已经订婚。他妻子的名字叫许,不叫。此外,没有苏小妹的记录,这是民间捏造的结果。
朱元璋(1328-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在位1368-1398),原名郭蕊,后名兴宗,濠州中里(今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很穷,曾经给地主放牛。1344年入太庙。25岁时,他加入了由郭子兴领导的反对元朝的红巾军。1356年,被部下奉为吴公。同年,庆忌路被攻占,改为应天府。1367年,徐达、常遇春奉命“驱逐路虎,恢复中国”作为北方开拓中原的号召,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失守400年的十六州也被收复。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洪武。然后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后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他废除宰相,设立一个部门承担宣传部署,一个部门惩治审判,一切指挥部门分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污吏。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进行北伐。经济上,下大力气安置土地和军队,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轻税收负担,派人到全国各地查田查户。文化上,狠抓教育,提倡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加强与外国的海外交流,恢复中国的宗主国地位。通过洪武王朝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享年71。他的庙号是毛,葬在明陵。
朱元璋很聪明,很有远见。他骁勇善战,搜罗英雄,平定四海,从善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弘扬礼乐,崇义尊教,制定了各种适宜的、史无前例的法规。但他严格的性格和晚年对刑罚的偏爱,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这是他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