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历史演变

1.《内经》把失眠称为“不说谎”、“不满足”。

2.《苏文逆调论》记载“胃不和则不安”

3.《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认为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提出了“劳倦不能眠”的论点。

4.失眠的发病机制总结为两种:邪正和无辜。

5.李明仲子提出:“失眠的原因大概有五种:一是气虚,二是阴虚,三是痰瘀,四是水停,五是胃不和。”

6.戴元礼的《证治要诀》也提出了“老人衰老不眠”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