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作者:鲁迅)
这里用煤的形成来比喻人类血战的历史。“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很多木材”,和“很多木材”相比,在人类社会的残酷斗争中,流了很多血,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结果是一小块”。大量木材凝结而成的煤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以此来对比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大量的鲜血和牺牲。同时,作者痛心地指出,“但请愿不在其列”,请愿并没有推动历史前进。“更何况是徒手。”赤手空拳上访,推动不了历史前进,推动不了任何进步。看似平淡的言论中,饱含着鲁迅深深的悲伤和惋惜。
“原因”是反动统治者不仅用武力残酷屠杀人民,还借助文学进行严酷的意识形态统治。从揭露段政府的罪行来看,段政府双手沾满鲜血,居然趾高气扬,指责受害者是“暴徒”,制造杀人的理由。走狗和文人纷纷效仿,阴险地“说自己被利用了”,革命的手很难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伎俩。屠刀加颚术,致命的人敢怒不敢言,沉默无力。
这是全文的一句话,是全文的衔接。对于《这》中概括的内容,既有对敌人的指责和揭露,也有对先烈的崇敬和悼念;既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评价,也有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这涉及到对先烈的崇敬,对他们牺牲精神的评价,对他们斗争方法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文人学者的揭露和鞭笞,对平庸的警醒,以及作者勇往直前的决心。
本文采用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叙事简洁,清晰地描述了刘和珍的思想性格特点和壮烈牺牲的场景;讨论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强烈的抒情,歌颂了先烈的崇高精神,表达了他们无限的悲痛和愤慨。三者有机结合,交织融合,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很高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