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沈悠文化的潮阳绵城双忠文化节
每年农历二月,朝阳市棉城都会举行“双忠圣王”游行。队内有歌舞队、潮阳笛套乐队、潮州大鼓队、醒狮队、麒麟金狮队、旗手队、武术队、太极队、枪包队、彩票队等30余支队伍,被誉为潮阳“三宝”。近万人参加了这场大规模的文学游行。
“双忠”是谁?据史书记载,唐之德二年(757年),时任河南副使节的张勋、徐苑率领绥阳城(今河南商丘)军民在安史之乱中与叛军展开了殊死的抗战,他们保卫绥阳长达10个月。由于实力悬殊,援军未能到达,补给被切断。最后睢阳寡不敌众,张、徐为国捐躯。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绥阳之战。“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下令在绥阳建庙祭祀“双忠公”。唐以后,张勋和徐苑信仰在官方祭祀仪式中的正统地位从未动摇,历朝历代不断追封加封,不断强化,演变为“忠君报国”的典范,成为官绅动员民众所使用的信仰资源。
然而,这两位“北方来的神”是如何来到远离前山、之前与之毫无关系的粤东古城朝阳的呢?据有关史料记载和专家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宋熙宁年间(1068-1077),潮州政府派军校钟英带贡品赴朝,途经河南睢阳,参拜双忠庙,于是邀请双忠到朝阳烧香,后建东山“凌薇庙”。第二,“双忠”故事在朝阳流传,与韩愈的显灵有关。韩愈曾写过《张中丞传》,以表彰“双忠”精神。因为朝阳人民特别崇拜韩愈,所以和“双忠”一起崇拜韩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解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古意朝阳需要“双忠”。由于朝阳地处海滨,自古以来就饱受山贼、海贼、海贼的困扰。张、徐恭公生前为保家卫国、保卫人民鞠躬尽瘁,而他们在潮汕的出现正是百姓所期待的,自然受到朝阳官民的接纳和崇拜。尤其是绵城,不仅形成了“文化圣地”——“东山祭祀中心”,还因为双忠祠庙众多,百姓作了“统一安排”:东山的凌薇祠是双忠的本部,城隍前的双忠祠是双忠的现场办公地,平和东的岭东古庙是双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