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风格”是谁发明的?有什么历史?
深入调查次郎。
迪格次郎选择了三菱瑞星13 14缸875马力发动机。这架代号为“12试验舰战斗”的实验飞机,于1939年3月在名古屋工厂制造,于1年4月正式试飞。经过一系列的试飞,日本海军将新飞机编号为A6M1。后来飞机改装了中岛“荣”14缸风冷950马力发动机,编号A6M2。
1940 7月21日,15架A6M2战斗机,由横山上尉和三郎太·藤本上尉率领,组成两个中队,飞向中国。7月31日,日本海军正式通过“12试验舰战”。因为今年是日本2600年,为了纪念这一年,新机被命名为“零式”舰载战斗机。
在太平洋战争的前两年,零式战斗机的性能超过了所有盟军战斗机。零式A6M2战斗机的最大速度是每小时534公里。海平面454公里,航程3000公里。当时其他国家的同类飞机大多只装备12.7毫米机枪,最高时速约500公里,射程1000公里。
“零”式的优异表现引起了盟军的恐慌。为了搞清楚日本人是如何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制造出如此优秀的战斗机。美军缴获了一架迫降在阿留申群岛无人岛的“零式”战斗机,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1943年3月,盟军在太平洋中部的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空战中,出现了性能优异的F6F“魔女”战斗机。该机时速594公里,装备6挺12.7毫米机枪,作战性能优于“零式”。特别是飞机的结构非常坚固,子弹与坠机的比例是9比1,是“零”飞机最有力的对手。P-51野马战斗机的出现让零式雪上加霜。从此,“零”风格失去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迪格次郎努力发展零式战斗机的接班人盖尔,但并不顺利。飞机不是受损就是被炸毁,还没来得及使用,日本就投降了。二战期间,零式飞机产量超过10000架。随着侵华日军的惨败,“零式”战斗机和它的设计者小次郎一起退出了战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