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鼓音乐史

竹鼓作为一种乐器,始于周朝。周代有八音,竹鼓为群音之首。竹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雄壮的鼓声与人类紧密相伴,古老的荒原正逐渐走向文明。风俗可以是民间的庆典锣鼓,风雅可以进入庙会祭祀和宫廷宴会。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受欢迎、使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有人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古代先民使用的,陶罐、锅等生活用品由此演变而来。出土的陶鼓证明,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鼓了。陶鼓,也叫土鼓,是用陶土制作,然后再用动物皮革包裹而成。在中国,以瓦为框架制作陶鼓的传统沿袭已久。腰鼓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广泛流行于唐代。唐代腰鼓除了木质材料外,还使用陶瓷作为鼓材。

最早的竹鼓是用大龙竹筒制作的竹制发声乐器,后来用猪膀胱、蛙皮或蛇皮包裹。德宏傣族人称竹筒为猪尿泡筒。澜沧布朗族称竹鼓为土鼓或土鼓,其使用与习俗和活动密切相关。以前长时间不下雨,按照民族传统习俗,全村举行宗教活动祈雨。他们大多在村外山坡上的大青树下挖一个深30厘米的圆坑,坑内放竹筒,坑前摆一张桌子,放鸡、酒、糯米等食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边拿着小棍子敲,一边在坑前念祷文。上世纪70年代末,沧源佤族自治县乐手转型发展后,鼓腔下端延伸出鼓和鼓,使其能够进行现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