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实际上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始终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中。因为世界历史已经进入近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相应地,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孤立地发生和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从属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是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当代中国处于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之下,处于开放的世界,中国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交融中显示出自己的特色,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所谓中国现实,是指中国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的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历史文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了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中国具体历史文化相结合。因此,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因而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动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