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山桥的变迁
民国成立后,清朝的阴影随着时间渐渐远去,只有中山桥依然静静的矗立在河对岸,随着这座城市的人们而改变。在城头王旗变幻的喧嚣中,在抗击日军轰炸的斗争中,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中,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火洗礼,度过了一段风风雨雨。
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华北、华东、华南,封锁了中国大部分海港,西北、西南成为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大后方。作为西北交通枢纽,苏联从新疆进口的援助物资大多通过甘新公路到达兰州,再通过西兰公路转运到抗日前线。中山桥是唯一一座横跨黄河,连接甘新和西兰两条东西通道上两条道路的桥梁。军事和经济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为抗日战争提供后勤补给的关键桥梁。
抗战时期,兰州不仅是抗战大后方,是国际对华援助的中转站,也是中国空军的训练中心之一。所以从6月1937 11到6月1943,日寇疯狂轰炸兰州长达六年。中山桥是他们轰炸的重要目标。
目睹日军轰炸兰州的安守仁老人回忆说:“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在私立志国中学(现兰州二中)上学。1939左右期间,日军多次轰炸兰州,以中山桥为重点目标,因为苏联援助的火炮弹药要通过铁桥运到抗日前线。日本人炸了铁桥,投了很多炸弹,一颗都没打中,炸弹都投在铁桥附近。”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在铁路桥的南岸,两边都是弹坑,他和朋友跑到弹坑里去看。“南边的坑很大,有六七米深。坑里全是雨水,弹片多处划破了铁桥。”安守仁说。
针对日军的轰炸,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英勇作战,在兰州上空与日寇决一死战。据甘肃省档案馆记载,1939年2月20日和23日分别击落敌机9架和6架。据巩俐《敌机袭兰吉罗》记载,同年2月,又击落敌机10架。
1939年3月23日参加空战的李德彪在回忆录中记录了当年与敌机搏斗的片段:
“日军轰炸机群逐渐逼近我机,机长带领我机3架,正好在敌机群航线前右上方,当场制止。我想都没想,立即把机头朝上,向右倾斜,推头俯冲,正面攻击敌机群……”“在对敌机进行第二轮射击后,我突然看到两架敌轰炸机,在稍远一点的我机前方突然爆炸,变成两个巨大的火球从空中落到地面...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山桥不仅是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也是兰州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在这座桥上,络绎不绝的驼队和汽车源源不断地向抗战前线运送着无数的口粮、武器和弹药。这座最初为车马通行而设计的铁桥,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7月付梅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直指兰州,拉开了兰州解放的序幕。
8月25日拂晓,寂静中,三颗红色信号弹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升空,兰州历史上最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一野战军陆续攻占了兰州南山的阵地。当时的敌指挥官马继元对坚守兰州的决心产生了动摇,于是与西宁的马步芳联系,决定所有部队于黄昏后夜间经中山桥撤退至青海。这时,攻占中山桥成了全歼马步芳军队的关键。
25日19时左右,一野三军七师三营八连在七连、九连配合下,迅速逼近中山桥,与敌展开激战。守卫这座桥的敌军顽强战斗,试图守住这条生命线。八连连长集中全部火力压制敌人,掩护突击队冲击。九连攻占西关外城,居高临下,集中火力打击敌守军。战斗越来越激烈,两辆满载弹药的汽车被击中爆炸。半夜2点,八连终于占领了桥头堡阵地,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26日上午6时,发现防守白塔山的敌军仍在向南进攻时,一野四方面军立即组织炮火掩护我军,迅速通过中山桥向北进攻,歼灭守敌。11,十九团渡过中山桥,击溃残敌,在白塔山山顶插上红旗,宣告兰州解放。
因为中山桥在兰州战役中损毁,黄河两岸交通断绝。经过军民十天十夜的抢修。9月6日,中山桥重新通车,解放军坦克炮艇顺利通过中山桥,继续西进。此后,解放军所需的大量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通过中山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解放军手中。在那激情的岁月里,中山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