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百官吗?

雍正朝,百官笔记可以说是官场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在这本《百官物语》中,涵盖了百官不为人知的把柄和不堪入目的秘密。它不仅掌握着官员被记录的政治前景和仕途命运,还掌握着一些人的性命,对官员的威慑力可想而知。

编纂这本书的,是被废黜江南盐务督察的任伯安。为了编辑这部“杰作”,利用在吏部当校长的机会,广布耳目,四处打听,历时十年才完成。他要做的就是利用这本书尽力保住自己在朝廷的稳固地位,同时以此作为“筹码”换取足够的政治资源。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它是每个人都想抓在手中,进而抓住官员,扩大权力的有力工具。其实是雍正直接当众烧的。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雍正做得好,做得对,可见他的正直,不屑于用这些阴谋诡计。当然有人会说雍正的行为太愚蠢了。这《百官笔记》对于军队强大,人数众多的八爷党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孑然一身的雍正来说,能够得到这些官员的信任和支持,无异于增加了从“九子府”获胜的砝码。可惜现在被烧毁了。如果你持前一种观点,太小看雍正了;而如果你抱着后一种想法,那无疑是对雍正更大的错误。

看似当众焚烧《官员的故事》让雍正失去了一次夺官和扩大势力影响的机会,但就是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却恰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树立“孤臣”形象,继续向康熙示好。

“孤臣”是康熙对雍正的要求,也是雍正需要在康熙面前树立和展示的形象。

康熙让雍正做“孤臣”,这里的“孤臣”应该理解为“孤”和“臣”两个意思。所谓“孤独”,就是孤独和孤立。康熙是在告诉雍正不仅不要组党,还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与其他势力勾结;所谓“臣”,就是“为臣”的意思,也暗示雍正要放下对皇位的觊觎,安心帮助康熙和太子尹仁。

毫无疑问,此时的康熙不仅是为了雍正,也是为了其他王公。他并不想和尹仁争夺楚君的位置,如果他一旦表现出夺取皇位的想法,无疑会引起康熙的极大反感。这是康熙心中的“红线”,诸侯绝对不能碰。

这一点雍正一定很清楚,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能让康熙对此有一点怀疑,不能让康熙有丝毫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感觉。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雍正不仅要烧官书,还要当着所有人的面销毁,当所有人都看到没动过的时候,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康熙。

首先,以康熙的性格,这个时候,京城乃至诸侯的府邸一定有康熙皇帝的眼睛,什么都逃不过康熙的眼睛。

在此之前,康熙帝能清楚地了解到,拖欠财政部国库的三名官员将借来的银子挪作他用,事后他还能赎回隆克多的典当宝刀,可见康熙的“谍报”工作确实不错。所以这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瞒过康熙的,他要做的就是把一切做的尽善尽美,让康熙看在眼里,同时表明心意。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要彻底打消康熙的疑虑,排除一切“可能”因素。

《官员笔记》为什么会在雍正手里?雍正以前见过吗?会不会是烧了假的,但是真的藏起来了?

此外,还有很多问题会困扰康熙,甚至其他王公大臣,而这必然会使雍正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于是,雍正和十三五月天王联手,用一套“连环计”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尤其是康熙皇帝。

第一步,制造房子被盗的假象,同时安排李伟去存放官员笔记的万勇典当行典当这些“赃物”;

第二步,通过十三哥黄天佑代理的刑部使之成为个案,走正常渠道,将所有行为公之于众,避免被指“暗箱操作”的可能;

第三步,雍正与黄宏发兵分两路。雍正到梅家截住梅等人,不让他们干涉。与此同时,黄宏派人到万勇典当行复制了《关白·舒航》;

第四步,雍正不仅召来了八爷党的一帮哥们,包括太子胤礽、三哥尹志军、上书房大臣马齐,还被雍正召来了。于是,朝廷各方齐聚一堂,为雍正作证,然后* * *见证了《官员笔记》的焚烧,这是一个见证。

(图片来自网络)

再次,雍正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给自己找了一把“保护伞”。

毕竟,它是由万勇当铺在“官员笔记”中搜索的。如此一来,万勇典当行作为五月银国的产业,必然会让银国等人绝对不敢在康熙面前为难雍正,因为一旦彻查,五月银国等人的嫌疑远远超过雍正。

无论从动机还是便利性来说,银座等人无疑更接近于获取和看到《官员出行之书》。当然,始作俑者银座王子更不愿意张扬这件事。结果雍正得以全身而退。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事情最后还是康熙皇帝知道了,但是康熙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一方面是因为他对雍正的行为非常赞赏,但雍正之后并没有及时向康熙汇报,这让康熙感到有些疑惑。但从雍正的角度来看,他不举报,说明他并不想为此“邀功”,也不想因为画蛇添足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方面,此时康熙还在南巡途中,他不想因为《官员笔记》引起朝中的动荡,所以康熙必然鞭长莫及,容易发生不幸,这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

可以说,雍正焚烧《官员笔记》的做法,说明他此时并没有争权夺利的想法,而是继续表现出自己对大局的认识,顾全大局,以朝为重,这无疑赢得了康熙帝的极大宠爱。

(图片来自网络)

销毁《百官笔记》,防止他人获取。

此时,任伯安在年羹尧杀江夏镇的过程中,已经被年羹尧处死,而《官员笔记》所留下的,只是一张可以提取这份“私人档案”的当票。可以说,被烧的《官员笔记》是个孤本,之后再无可能。

雍正这样做,是因为此时他真的有了“夺嫡之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雍正之前真的不想登基。他有的只是孝顺康熙,忠于太子,按照康熙皇帝的要求做一个“孤儿”。

那么是什么让雍正产生了争夺皇位的想法呢?原因有二。

此时的仁亲王已经多次“坑”雍正,尤其是拖欠雍正追兵的事实,不仅使雍正对其隐瞒和干扰正常的追兵,而且还在官员面前公然质疑甚至羞辱雍正,这无疑使雍正蒙受了极大的耻辱,他对仁亲王越来越不满,同时也对仁亲王更加思念。

其次,五月十三日的吴思道和黄宏发,给了雍正足够的信心,尤其是黄宏发的那句“你为什么不争取一下”,让雍正感到了极大的鼓舞。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雍正产生了离开太子殷勇,另立门户参与职位争夺的想法,并开始付诸行动。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雍正采取的策略是“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但“不争”只是隐藏了他的“夺嫡之心”,并没有被康熙发现,进而遭到康熙的反感和打压。同时也不能被阴贵太子和其他太子察觉,尤其是梅阴贵等人,以免被排挤、困住、打压。

所以雍正通过当众焚烧《官员笔记》,向外界传递了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一,他没有夺取储君地位的想法,否则他不会毁掉这个可以被官员扣为人质、发号施令的最好“工具”。

其次,雍正在宫廷中坚持“正义”,坚决抵制并严肃杜绝这种违背“圣人之道”、横行官场的行为。

第三,在太子和朝臣面前,继续树立“冷面王”的形象。虽然不是靠《官员笔记》来抓住官员,但还是能起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根本原因是,既然雍正本人不能得到和使用这本书,那么其他王公也不允许得到。

(图片来自网络)

单手“反客为主”,开脱13可能黄宏发和年羹尧。

在雍正获取《关白游记》的整个过程中,十三阿哥黄天祥和年羹尧可以说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不少“违法”行为。

尤其是年羹尧,不仅在一夜之间将整个江夏镇夷为平地,还屠杀了全镇700余人,并放火焚烧。在整场屠杀中,不仅任伯安、刘八女、黄律滕等朝廷要犯被杀,就连负责协助江夏镇防守的淮安营官兵也全部被杀,而且都是在未经康熙皇帝允许的情况下行事。年羹尧的罪过可想而知。

(图片来自网络)

相应地,年羹尧听从了十三阿哥黄宏的安排。如果真的被追究,黄宏将承担更严重的罪责,这也不得不让雍正感到惶恐。更让雍正感到无奈的是,事情本来可以不那么复杂,但是因为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雍正和黄帝君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雍正要做的就是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于是,他先去五月阴错宫交代年羹尧先杀江夏镇的事,为的是让阴错等人先吃个“哑巴亏”,也让他和阴错的人先在任伯安和刘八女的利益上达成一致,以免当时产生分歧。在随后的酒席上,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任伯安和官方的笔记上。任伯安成了“汉奸贼”,年羹尧被他“包装”成了为国为民的“英雄”。就连三哥尹志军也忍不住称赞年羹尧此举是“伟大的成就”,同时也是对年羹尧彻底的“洗白”。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尹仁太子虽然很生气,但是面对在场的所有太子和马齐,他都要表示支持,而且事后他也知道自己理亏,更担心康熙,直到整件事情发生,他都不敢过度紧张。

就这样,包括雍正、十三五黄帝君、年羹尧在内,都得以在这次事件中全身而退,年羹尧被康熙皇帝封为四川巡抚,但不降反升,成为“每云都有一线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雍正的这把火,不仅烧毁了可以挟持官员甚至引起朝鲜动乱的《官员出行笔记》,也使殷勇亲王和梅·伊尹等人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无法实现。之后,殷勇太子因与任伯安相约而被康熙知晓,其利用《百官笔记》控制朝廷的“阴谋”被人知晓,导致其皇太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康熙帝废黜。

烧毁《官员笔记》的雍正,暂时为自己团队之前的所有行为正名,得以全身而退,也让康熙皇帝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大大增强了康熙对他的好感,在夺取官职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由此可见,雍正通过焚烧《百官笔记》,达到了“一石三鸟”而非任何损失的效果,进而成为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