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回顾和分析冷战:

冷战绝不仅仅是一场社会名号和资本的斗争,也不是东方邪恶帝国和西方正义帝国的斗争,而是有意义的:第一,从表面上看,冷战是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斗争,但从更长的历史阶段来看, 冷战是大航海时代以来殖民浪潮的延续,从欧洲殖民者对第三世界领土和资源的瓜分,到美苏两大帝国之间对第三世界制度和伦理的意识形态手段。 第二,第三世界对美苏提供的两条不同现代化道路的反应。

冷战时期,美苏各自有一套现代化的理想、路径和精神力量,包括如何实现人类真正的平等、正义、幸福、繁荣和尊严。它们可以分别概括为“自由帝国”和“正义帝国”。无论美苏在越南或阿富汗犯下怎样的暴行,他们在冷战时期的崇高理想和对各自意识形态的执着并不完全是虚伪的,因为这两个集团都在照顾自己。

美国是第一个根据启蒙运动的科学原则创建的国家,这意味着美国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先驱...在19世纪,一种美国身份开始与现代性的概念联系起来。成为现代人的唯一途径是以美国为榜样。这个论点很深刻。当今世界,美国既是解放者,也是侵略者;它既是通向自由民主的现代灯塔,也是暴力破坏其他地区传统习俗的“破坏大王”;既暴力又暴力。这些悖论在美国根本不矛盾。原因就在于这种充满激情的现代传教工作。美国人似乎觉得,那些与美国不同却依然活得好好的国家和地区,即使不挑战美国,也已经对美国乃至人类构成了威胁。

苏联不仅在国家利益上处处与美国对立,而且提供了一套与美国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当时显得更加“平等”。所以苏联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对美国的神的使命提出了挑战。苏联在对外干预的水平、力度和频率上远远落后于美国,但在意识形态力量上却咄咄逼人。冷战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两个国家、两个集团的斗争,成为了人类。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美苏以外的国家来说,美苏冷战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现代化道路的复杂性。冷战不是不堪回首的过去,而是人类通向未来的宝贵经验。第三世界国家从冷战中找出隐藏在善与恶、进步与倒退、自由与平等、暴力与平等这些表面现象下的教训,更为实际。

二、百年来的中国

我们不妨用《中华帝国模仿史》来简单而戏谑地总结这两百年:洋务运动只是官僚主导的军事经济改革。此后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模仿日本,重点是君主立宪,至少制定了宪法;民国初年,最初被美国模仿,重点是集权的总统制;蒋中正最初的繁荣效仿了德国和苏联。

200年的模仿史充分说明了一点:永远在模仿,永远无法超越。中国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向周边输出仁义礼义之道的国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文明。这样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比一般第三世界国家更艰难。所以在我看来,当遇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中国的反应足够快,尽快调整好节奏。这么多精英视死如归,已经是这个民族宝贵的智慧和财富了。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回过头来评价过去200年的历史,突然去指责传统和外来侵略;有时宽容,突然苛刻;有时他们被称为叛徒,有时他们被称为救世主。这种混乱是模仿的必然结果。

第三世界在冷战中的命运给中国最大的启示是:可以模仿,但不能移植,单纯“开药方”的思维已经过时。

第三,未来中国的现代化

当第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美苏两条路都会带来灾难,并对自己的传统进行反思时,原本意义上的“第三世界”宣告解体。今天,世界上最典型的现象是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在拒绝了美苏的现代化路标后,伊斯兰主义者从自己的宗教和历史传统出发选择道路,几乎同时拒绝了现代化本身。

这为中国未完成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美苏之外的又一个参照。即中国虽然不能从美苏移植任何道路,但也永远不能拒绝现代化,尤其是激进民族主义的道路。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帝国”,激进的民族主义必然导致分裂和战争。另外,严格来说,中国200年的现代化道路并没有白费。到目前为止,至少在工业化和教育大众化方面成功实现了现代化。但如果政治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其他现代化成果,包括多年积累的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很可能会丧失殆尽。那时候,无论是哪一派,无论理想多么宏伟,主张多么崇高,愿景多么美好,一旦有了杀戮和死亡,就意味着永远的失败。有句话说得好:战争总有胜败。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政治改革就是政治现代化,可以表述为:如何和平地、人道地、道德地实现政治现代化。

冷战后的中国现代化道路,首先必须避免“引进”或“移植”其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第二,无论如何反思现代性的弊端和现代性带来的虚无主义,也必须接受现代性的命运。人类社会走向个体自由和群体平等是不可控制的趋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从来不关心政治改革的中国人会采取“拿来主义”?这恐怕是因为中国还是一个有自己体系的“帝国”。还有一种意识形态已经准备出来了,只是还没有制度化;我们仍然需要一个由传统塑造的共同伦理,作为和平政治改革的共同基础和前提。只有将这种传统思想道德现代化,才能实现政治现代化,政治改革之路才能顺理成章。

未来的中国不应该也不会提供像苏联那样挑战美国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必须只适用于自身,但也要建立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生产消费能力、公平自由的经济贸易、儒家思想提供的人道主义等基础之上。因为中国的目的不是输出现代化道路,而是完成他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现代化,保护传统带来的共同伦理,让每个人都过上富裕、仁慈、有礼貌的生活。这是冷战后中国的现代化使命。